网上有关“陈景良的教学 、成就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陈景良的教学、成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本科生:《中国法制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硕士研究生:《唐宋法律研究》、《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法律史文献史料学》;
博士研究生:《唐宋法律研究》、《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 近五年(2002-2007)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讼师与律师:中西司法传统比较》,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项目,2001-2004年 ,主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08年 ,第二主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2001-2004年,子项目主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河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2000-2002年,主持。
近五年(2002-2007)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 ,《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
2.《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法史精粹》(法学研究)2003年卷
3.《讼师与律师:中西司法传统的差异及其意义》,《法史精粹》(中国法学)2004年
4.《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现代意义》 ,《诺维撒德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年第6期
5.《宋代“法官”、“司法”与“法理”考略》,《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6.《反思法律史研究的类型学方法》,《法商研究》2004年第1期
7.《宋代司法传统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河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8.《从人生智慧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法文化的价值》,人大复印资料(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主编 、参编的部分中国法律史教材:
1.《中国法制史》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2.《中国法制史》,参编(张晋藩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3.《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参编(李光灿 ,张国华总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4.《当中国法律思想史》 ,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
5.《中国法制通史·宋卷》 ,副主编(张晋藩总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
6.《中国法律史》,参编(张晋藩主编) ,法律出版社,1995年。
近五年(2002-2007)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或奖励:
1、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 。
2、 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8年
3 、 校511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年。
4、 省人文社科成果奖。《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 ,河南省政府2000年 。
5、 省新闻出版局优秀图书二等奖,《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2000年。
6 、 国家优秀图书奖(全国最高图书奖)。《中国法制通史·宋卷》(副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00年 。 书目者,为学求知之第一要务也 ,士之读书者不可不知。梁启超先生有言:“著书足以备读者之顾问,实目录学家之职务也。”大学者,旨在引导学生求其博,此乃古今为学之通义。圣人曰:“行己有耻 ,博学于文” 。为研究生者能不求其博乎?此目录乃为师者在教学及读书中偶获之孔见,以备志于学者参考焉。书目分初学、登堂、潜研之三阶段,以应为学循序渐进之规律。
一 、初学
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 。
此书为原国家教委推荐教材,语言生动简练,深入浅出是此书最大之优点 ,尤其适合于大学生。
2.[美]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下两卷,胡万里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3年9月出版。
3.[日]福泽渝吉著:《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版 。
4.冯天瑜、何晓明等著:《中华文化史》 ,上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
5.威尔·杜兰特著:《哲学的故事》,金发燊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11月出版。
6.房龙著:《漫话圣经》 ,施旅、于一译,三联书店1998年第7次印刷本 。
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罗经国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5年2月第3次印刷本,共4册。
8.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次影印本。
9.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
10.钱穆著:《国家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新版本。
11.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上下册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月版。
12[美]约翰·麦·赞恩著,刘昕等译:《法律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
二 、登堂
余英时曾说 ,学术不可有门户,但学问却不可无宗师 。宗师者,学问之流派师传也。为学拜师谓之登堂;于某一学问境界中略能抒发己见者,谓之入室。古之拜师 ,礼仪甚严,及至近代遗风尚存 。民国时,狂傲奇才如黄侃者尚执贽而北面 ,尊仅年长自己两岁且同为北京大学教授之刘申叔(即刘师培)为师,非礼尊过制也,乃重道也。入室之途岂有它哉 ,惟师朱子为学之精神,遵白鹿洞书院之铭训也。一曰居敬体察;二曰用心专一 。晦翁云:“学者读书要敛身正坐,缓视傲吟 ,虑心涵泳,切己体察 ”,恰如春雨之润苗 ,未见其增,日有所长。为吾徒者当知,为学如同人生。“人生之世,犹舟之航于海 ,顺风逆风,因时而异 。如必须顺风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此乃梁任公对清华学子之训诫也。古语所谓:“书痴者文必工 ,艺痴者技必良”,登堂之途最忌讳用心不专 。此为入室之序言,亦吾所寄厚望于二三子者矣。
第一小单元(5种)
1.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上下二册) ,载《民国丛书》选印,上海书店1990年重印本。
2.杨鸿烈著:《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下二册),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1998年4月影印重印本。
3.陈顾远著:《中国法律史》,中国书店1988年4月据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影印 。
4.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校勘版。
5.李钟声著:《中华法系》(上下二册) ,台北华欣事业文化中心1985年7月版。
第二小单元(共10种)
6.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单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载《蓬莱阁丛书》 。
7.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单行本,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载《民国学术经典》11册。
8.胡适:《先秦名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中古思想小史》 ,载《胡适文集》第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9.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8月新一版 。
10.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版。
11.杨东莼著:《中国学术史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载《民国学术经典》3册。
12.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版 。
13.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12月版。
1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15.《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上下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 。
第三小单元(西方、日本汉学家及部分外籍华裔学者论著,计15种)
16.[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
17.[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
18.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
19.[英]莱芒·道森著:《中华帝国的文明》,金星男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
20.[美]郝大维等著:《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施忠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21.[美]黄仁宇著:《中国大历史》 ,三联书店1997年5月版。
22.[美]黄仁宇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1992年2月版 。
23.[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4.[法]谢和耐著:《中国和基督教》,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3月版。
25.《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 ,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刘俊文主编,共十册,其中第八册为中国古代法律专辑,中华书局1992年版 。
26.《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 ,刘俊文主编,共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27.[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王造时译,其中第122——144页为中国部分专论,上海书店1999年9月版。
28.[德]夏瑞春著:《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陈受政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版 。
29.胡伟希:《传统与人文》,中华书局1992年9月版。
30.钱钟书主编、朱维铮执行主编:《中国近代学术名著》 ,共十册,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
31.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 ,1995年重印 。
第四小单元
31.高潮 、刘斌著:《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1993年11月版。
32.张伯元:《法律文献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3.洪丕谟:《中国古代法律名著提要》,1999年10月版。
* 34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十卷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元月版 。其中先秦、战国秦汉、宋 、明、清卷用力尤著,多有新说 ,识者不可不读。
* 35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 36 《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
* 37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中 、下册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此书虽谓“政治思想史 ”,实则与古代法律密切相关,尤其于法家用力甚工 ,读者当识焉。
38.张国华、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 。
39.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本。
* 40 马小红著:《礼与法》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4月版。
* 4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版 。
42.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43.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44.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
* 45[日]滋贺秀三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王亚新 、梁治平编,王亚新、范愉、陈少峰译 ,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 46 黄宗智著:《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47.史彤彪:《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
* 48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作者为民国时期才子。
49.[美]D·布迪 、C·莫里斯著:《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
50.《梁启超法学文集》 ,范忠信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
51.郑秦著:《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52.韩延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通史》 ,上、下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
53.《求索集——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制史学四十年》,陈景良、张中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
54.谢振民:《中国民国立法史》 ,上 、下二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55 梁治平著:《法意与人情》,海天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56.[日]堀毅:《秦汉法制史论考》 ,法律出版社1988年8月版 。
57.程树德著:《九朝律考》,中华书局1963年5月版。
58.[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59.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
60.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版。
61.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2.[法]勒内·达维德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63.[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 ,何怀宏等译,1988年3月版 。
64.[日]谷口平安:《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
65.江平主编、贺卫方等人策划:《外国法律文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分期出版(法史专业学生者不能全部阅读,可择其法史部分阅读)。
66.季卫东主编、张志铭 、贺卫方副主编:《当代法学名著译丛》(现出9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分期出版 。
67.梁治平、贺卫方主编:《宪政译丛》 ,三联书店分期出版,共10本。
68.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
69.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
70.刘美春、毕玉谦 、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
71.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
72.陈景良等著:《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73.范忠信等著:《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4.梁治平著:《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5.范忠信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6.范忠信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三,潜研
潜者,用心著力之专也;研者,究其原委、探赜索隐也。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谓:“聪明者 ,多独断之学;潜研者,尚考索之功。”此二途径因人天赋、兴趣 、学术背景有异而各有侧重,然二者均须以史料为根基。否则 ,为学乃游谈无根,向为古人所诟病 。治史者当于原始资料处用力,学生若不记此 ,则毕业之际所获无多,识者鉴之。
1.《历代刑法志》,群众出版社1988年8月版。
2.《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
3.《尚书》。此书较为难读,初学者须借助工具书,或找一有注译的版本来读。如贵州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 ,其中有江灏、钱崇开译注的《今古文尚书全译》,可备一读 。“吕刑”部分尤为重要。
4.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本书为民国时期大学文史专业必备书目,《古典文史基本知识丛书》之一种。另外还包括《诸子与理学》 、《诗》等 ,皆由上海书店1997年依旧版重新印出 。
5.《礼记》。此书为三礼之一种,现有各种版本问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礼记》影印本。该影印本依据清武英殿本印出 。初学者易读注释本 ,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五经全译》,其中即有《礼经》,又称《小戴礼记》。
7.钱玄著:《三礼通论》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8.《诸子集成》,现通告的有中华书局版和上海书店影印本两种。读者可择其一 。另外 ,中国大陆专门负责古籍整理的中华书局有诸子的各种点校本面世,较权威者如杨伯俊《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等。
9.《晋书·刑法志注释》,陆心国注译 ,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10.《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云梦秦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版 。
11.[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 ,王永兴、刘俊文等点校,共5本,其中的《官制》 、《食货》、《礼》、《刑制》尤为重要。
12.马端临:《文献通考》 ,中华书局1986年版影印本,上 、下两册。此书只有影印本,阅读颇为不易 ,重点阅读其中的《经籍志》与《刑法志》 。读时须备有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修订出版;张旭光撰著:《文史工具书评介》 ,齐鲁书社1986年版。
13.郑樵:《通志》,中华书局影印本。
14.《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
15.[宋]窦仪:《宋刑统》 ,吴翊如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16.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仅有残卷影印本 。
18.[清]薛允升著 ,怀效峰等点校:《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9.《元典章》,线装书共4函 ,北京中国书店依沈刻本印出。
20.《通制条格》,黄时鉴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1.黄时鉴辑点:《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
23.怀效峰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24.《中华律令集成·清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明]雷梦麟:《读律琐言》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26.[清]沈之奇著,怀效峰点校:《大清律例集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清经世文编》 ,中华书局1992年4版。
28.《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邓广铭所藏影印本出版,共5册 。重点有《法令》、《慎刑》两部分。
29.陈智超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30.《大清法规大全》 。
近代及专题研究之书目须单独开列 ,其它史籍资料未一一开列。
基本介绍 书名 :太平广记选 作者 :李昉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页数 :1017页 开本 :16 品牌 :外文出版社 外文名 :ANTHOLOGY OF TALES FROM RECORDS OF THE TAIPING ERA 译者 :张光前 出版日期 :2007年1月1日 语种 :英语 ISBN :7119050885, 9787119050881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文摘,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太平广记选(共2册)(汉英对照)》选录了《太平广记》中较为成熟的篇目共155篇,中文版本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点校本,英文选自张光前译本。 作者简介 作者:(宋)李昉 译者:张光前
李昉字明远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学者 。后汉干佑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 、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 。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 图书目录 太平广记选:Ⅰ
张老
杜子春
薛肇
阴隐客
冯俊
李清
黑叟
裴航
麒麟客
太阴夫人
马士良
张山人
陈季卿
茅安道
吕翁
张佐
柳城
吴堪
掩耳道士
相卫间僧
鉴师
赵泰
陈义郎
华阳李尉
李生
崔无隐
郑生
汪凤
尉迟敬德
李君
定婚店
简雍
汉世老人
杨素
蒋恒
苏无名
袁滋
刘崇龟
嘉兴绳技
车中女子
昆仑奴
僧侠
聂隐娘
红线
京西店老人
义侠
黄花寺壁
范山人
绛州僧
刁俊朝
王布
杨务廉
陈仲躬
渔人
荀巨伯
管宁
宁王
薛氏子
吃人
不识镜
齧鼻
李诞女
崔护
独孤遐叔
阳羡书生
东岩寺僧
张和
胡媚儿
中部民
板桥三娘子
关司法
画工
襄阳老叟
纥干狐尾
明思远
太平广记选:Ⅱ
三卫
南缵
陈袁生
卢佩
刘元迥
画琵琶
谈生
秦巨伯
新鬼
宋定伯
张果女
萧颖士
黎阳客
崔书生
李俊
庐江冯媪
赵合
李佐文
浮梁张令
韦自东
马燧
蕴都师
王宙
齐推女
刘积中
僧智圆
居延部落主
虢国夫人
岑顺
士人甲
贾偶
刘氏子妻
圆观
李邈
陈鸾凤
侯适
吕生
宝珠
瞻波异果
卢虔
光化寺客
李靖
释玄照
刘贯词
韦氏
傅黄中
峡口道士
申屠澄
马拯
安南猎者
升平入山人
欧阳纥
李参军
田氏子
僧晏通
李令绪
姚坤
邛都老姥
担生
户部令史妻
鹦鹉救火
南人捕雁
乌君山
南海大鱼
永康人
长须国
薛伟
淳于棼
新罗
李娃传
无双传
霍小玉传
灵应传
郭务静
娄师德
润州楼
李抱贞
京都儒士
振武角牴人
袁继谦 文摘 张老
张老者,扬州六合县园叟也 。其邻有韦恕者 ,梁天监中,自扬州曹掾秩满而来。有长女既笄,召里中媒媪 ,令访良婿。
张老闻之喜,而候媒于韦门 。媪出,张老固延入 ,且备酒食。酒阑,谓媪日:“闻韦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媪,有之乎? ”日:“然。”日:“某诚衰迈 ,灌园之业,亦可衣食,幸为求之 ,事成厚谢 。”媪大骂而去。他日又邀媪。媪日:“叟何不自度 。岂有衣冠子女,肯嫁园叟耶?此家诚贫,士大夫家之敌者不少 ,顾叟非匹。吾安能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韦氏。 ”叟固日:“强为吾一言之。言不从,即吾命也 。”
媪不得已 ,冒责而入言之。韦氏大怒日:“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且韦家焉有此事!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叟固不足责 ,媪何无别之甚耶?”媪日:“诚非所宜言,为叟所逼,不得不达其意。” 。韦怒日:“为吾报之,令日内得五百缗则可。 ”
媪出 ,以告张老。乃日:“诺 。”未几,车载纳于韦氏。诸韦大惊日:“前言戏之耳。且此翁为园,何以致此 。吾度其必无而言之。今不移时而钱到 ,当如之何?”乃使人潜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日:“此固命乎! ”遂许焉 。
张老既娶韦氏,园业不废 ,负秽镬地,鬻蔬不辍。其妻躬执爨濯,了无作色。亲戚恶之 ,亦不能止。
数年,中外之有识者责恕日:“君家诚贫,乡里岂无贫子弟 ,奈何以女妻园叟?既弃之,何不令远去也?”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张老 。酒酣,微露其意。张老起日:“所以不即去者 ,恐有留念。今既相厌,去亦何难?某王屋山下有一小庄,明旦且归耳 。”天将曙 ,来别韦氏:“他岁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坛山南相访。 ”遂令妻骑驴戴笠,张老策杖相随而去。绝无讯息 。
关于“陈景良的教学、成就”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7-817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陈景良的教学、成就》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陈景良的教学、成就”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陈景良的教学、成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本科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