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邹波的著作及科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邹波的著作及科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98-2005年著作及科研情况:
一、辞典
《新日汉词典》(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
《三民进阶英汉辞典》(编译,第四作者),台湾三民书局,2005年10月。
二 、翻译
《亡灵谷迷案》(第一译者) ,珠海出版社,2000年10月。
《全面质量管理》(第二译者),文汇出版社 ,2002年1月 。
《冻僵的獠牙》(第一译者),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三、论文(中文)
《芥川龙之介的宗教思想》 ,《日本学刊》,1998年第6期。
《略论日本存在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存在的荒谬与超越》,《外国文艺》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期 。
《2002年日本文学综述》(第二作者),《外国文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第4期。
《存在与异化--安部公房作品之存在文学特征》,《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3年第6期。
《存在的困境与疏离的隐喻--安部公房的〈红茧〉》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4年8月 。
《村上春树的回文游戏》,《译文》 ,2004年6月。
《试论武士道之儒学渊源》,《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安部公房作品的互文性策略》,《中国的日本语教育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12月 。
四、论文(日文)
『内向の迷路――安部公房の都市「风景」』,『东アジア日本语教育?日本文化研究』(第七辑),2004年3月。
『同じ视点から见た异なる人生――『蜜柑』と『小さな出来事』をめぐって』(第一作者),《日本学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日本语オリジンの英语语汇试论――文化受容の视点から』(第二作者),《日本学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
『中国における安部公房の受容について』,『东アジア日本语教育?日本文化研究』(第八辑) ,2005年3月。
五 、其他文章
《日本最畅销小说诞生》,《文学报》,2004年6月17日。
《日本第131届芥川奖·直木奖揭晓》 ,《文学报》2004年8月12日 。
《旅美日本作家水村美苗》,《文学报》,2004年11月4日。
《超越国境的利比·英雄》 ,《文学报》,2004年12月9日。
《旅欧日本作家多和田叶子》,《文学报》,2005年2月3日。
罗时进的学术成果
1 论著:《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巴蜀书社 200111
2 《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 《九江师专学报》增刊; Vol.20; 2001
3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 《日本研究》; No.2001.2; 20010620
4 主编:《古文精粹》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10
5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2003.4;
6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NO1;2003.1;
7 独著:《 古诗精粹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10
8 参编:《唐宋八大家文观止》1998年2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9 合著:《杜诗全集》1999年10月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
10 独著:《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2004年6月四川辞书出版社
11 《日本汉诗概论》;《日本问题研究》1993年1期
12 《论白居易的闲适诗》;《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4期
13 《苏轼政治讽喻师内容新探》;《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1期
14 《论陶渊明“桃花源 ”理想的生命力》;《河池师专学报》1996.1期
15 《纪念黄庭坚诞辰9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州举行》;《文学遗产》1996年3期
16 《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广西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3期
17 《讨论黄山谷的两次贬谪及贬谪诗》;《河池师专学报》1996年4期
18 《豪放健劲与婉约绝谷——杜甫写景咏物诗评谈》;《钦州师专学报》1997.1期
19 《无巧不成书与偶然和必然——<三言>,<二拍>中冤狱巧合现象杂论》;《钦州师专学报》1997年2期
20 《论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其艺术创作观》;《日本研究》1998年2期
21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2期
22 《试论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和作用》;《河东学刊》1999年2期
23 《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日本研究》1999年1期
24 《苏文辩伪三题》;《钦州学刊》1999年3期
25 《略论杜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3期
26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3期
27 《陶渊明与小林一茶农事诗比较研究》;《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增刊
28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日本研究》2002年3期
29 《<烈女传>引<诗>得诌议当》;《钦州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1期
30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3期
31 《曾来余亦诗成僻,昨夜分明梦杜翁——谈谈杜诗对日本汉诗的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4期
32 《略论白居易山水诗的淡美风格》;《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 4期
33 《司空图‘韵味说’辩》;《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6月
34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月
35 《黄庭坚》;《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2期
36 《古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成熟的研究》;《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2期全文转载)
37 《论宋元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冤狱描写》;《河池师专学报》1995年4期
38 《烈女传引诗考》;《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2期
39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上);《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2期
40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下);《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3期
41 《论诗经中的天,鸟现象》;《钦州学刊》1997年4月
42 《论西汉三家诗的正变说》;《河池师专学报》1997年4期
43 《论郑板桥的风雅诗》;《钦州学刊》1998年1期
44 《中唐元和讽喻诗小考》;《河东学刊》1998年1期
45 《<陶渊明集>所收<问莱使>诗真伪考》;《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2期
46 《简论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唐诗虚词初探》;《钦州学刊》1998年3期
47 《“昔为倡家女 ,今为荡子妇”考》;《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3期
48 《论刘向“幽厉 ”时代的诗经学》;《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4期
49 《从“诗迹”看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中的“香径”一词》;《钦州学刊》1998年4期
50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河池师专学报》1999年1期
51 《评<诗经研究史概要>》;《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期
52 《从“连章组诗”的试点看钱谦益对杜甫<秋兴八首>的接受与展开》;《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2期
53 《从庞统和诸葛亮看三国故事中军师形象的变迁》;《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3期
54 《蜀汉政权论》;《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99增刊
55 《从试点的角度看白居易诗歌中身体语言的描写》;《钦州学刊》1999年3期
56 《论金元诸宫调的韵》;《川东学刊》1999年3期
57 《论<诗经>十五国风所体现的科学思想》;《第三届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8 《释<毛诗注疏>中的“若然 ”》;《第三届国际诗经研讨会论文集》
59 《高吹万<诗经>收书轶事》;《第三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0 《论<毛诗注疏>对司马迁<史记>的有关评价》;《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1 《论<诗经>中鸟的表现寓意》;《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2 《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7期全文转载)
63 《朱东润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嘉应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
64 《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苔之含义考》;《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2期
65 《略论<老莱子孝行>中孝的真义》;《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2期
66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4期
67 《郝敬的诗序论》;《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4期
68 《从视力障碍的角度解释白居易诗歌中眼疾描写的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
69 《略论<岁寒堂诗话>对杜甫与白居易诗歌的比较评论》;《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1期
70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4期
71 《陈奂传》,《陈奂研究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
72 《陈硕甫年谱》《陈奂研究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
73 《陈奂的经学思想》《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
74 《陈奂<说文部目韵>考》《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4期
75 《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与青年友人的关系》;《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3期
76 《论杜甫的夔州诗》;《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4期
77 《略论<儒林外史>中的“把 ”字结构》;《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3期
78 《<诗经>与<坊记>——从以<诗经>为源头的<坊记>形成过程看人类所存在的基本理念志向》;《诗经研究丛刊.第二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79 《论郑玄的诗经学》;《第五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0 《从归鸟意向与<易经>之关系释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2期
81 《白居易<池上篇>考》;《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3期
82 《论玄言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3期
83 《季本的诗经观》;《嘉应大学学报》2004年4期
84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的过程——谦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7期)
85 《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5期
86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民>诗》;《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2期
87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期
88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1期
89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1期
90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河池师专学报》2004年1期
91 《郝敬的赋比兴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2期
92 《略论<诗经>中“南亩 ”的意义》;《圣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93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的继承和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年3期
94 《苏武,李陵诗考》;《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3期
9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 ,成都大学学报;No.3;200003
96 《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节’》,九江师专学报;No.1;200001
97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 ,九江师专学报:No.4;200004;
98 《杜诗全集》,天地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99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Vol.10;No.2;200006;
100 《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No.3;200003;
101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 ,《杜甫研究学刊》2004·1
102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1
103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 , 《河池师专学报》2004·1
104 《郝敬的赋比兴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
105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106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3
107 《苏武、李陵诗考》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08 《简析杜甫〈唐故万年县京兆杜氏墓志〉的写作特色——兼论‘义姑’京兆杜氏对杜甫的影响》, 《河池学院学报》2004·3
109 《从〈大别狐妖〉到〈二刻拍案惊奇〉再到〈型世言〉看狐妖谭内容的变革与继承》 《明清小说研究》2004·4
110 《简论〈饮酒〉(其十七)诗的寓意》 , 《九江学院学报》2004·1
111 《略论〈世说新语〉中“人”的自称词用法》,《河池学院学报》2004·5
112 《略论王褒的送葬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113 《季本的诗经观》 《国际汉学论丛》(林庆彰主编)第二辑·台湾台北乐学书局)2005年2月出版
一、著作
1.《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丁卯集笺证》,中华书局 ,2012年7月修订版,初版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3.《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唐宋文学论札》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6.《明清诗文研究新视野》,(台湾)文史哲出版社 ,2004年7月7.《海虞诗苑?海虞诗苑续编》(与他人合作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待刊)8.《中国妇女生活风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2004年5月再版9.《杜牧集》 ,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10.《山水诗选》,凤凰出版社 ,2012年5月
二、论文
(一)国内发表:
1.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2.迭合延展中的抒情与叙事:论唐代组诗的表达功能,《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3.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 ”的诗史意义,《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4.“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 ,《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5.咸乾士风及其才调歌诗,《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6.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与他人合作,署名“于时 ”) ,《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7.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8.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雅集与文学创作,《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9.唐代文学研究再拓展的空间 ,《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10.论许浑诗在晚唐的典型意义,《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11.孤寂与熙悦:唐代寒食题材诗歌二重意趣阐释,《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12.宋代诗歌研究的重要突破 ,《文学遗产》1996年第3期13.陈子龙《宋子九秋词稿序》“宋子考”(与他人合作),《文学遗产》 2005年第5期14.日本寒山题材绘画创作及其渊源,《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15.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与他人合作) ,《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6.为宋代文学家建立翔实的谱系,《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7.晚唐诗人的仕隐矛盾与许浑隐逸诗,《文史哲》1997年第9期18.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学术月刊》1983年第5期19.许浑卒年再考辨 ,《学术月刊》1996年第8期20.关于文学家族学建构的思考,《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21.原生态意识与时代性心理的交汇——宋代元宵词文化生成机制探讨,《江海学刊》1990年第4期22.扬州诗局起讫时间考略 ,《江海学刊》1992年第4期23.诗学大邦笺注绝唱:评钱仲联先生《沈曾植集校注》,《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24.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25.明清之际江南文学版图中的诗歌流派 ,《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26.清代江南文学发展中的“舅权”影响,《江海学刊》2011年第5期27.晚唐诗人许浑卒年应如何考订:与吴在庆 、高玮商榷,《中州学刊》2009年第2期28.《寒食即事》诗寓意辨误:兼论唐代寒食清明风俗及其文化意义 ,《中州学刊》1991年第6期29.杜牧《自撰墓志铭》探微:兼论作者卒年问题,《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30.太湖环境对江南文学家族演变及其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31.唐宋时文考论(与他人合作) ,《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7期32.清代虞山派诗学分歧及其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33.唐代作家并称的语言符号秩序与文学评论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34.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35.论辛弃疾的隐逸及其隐逸词 ,《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36.论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7.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38.唐诗的哲理叙述(与他人合作) ,《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39.唐初弘文馆整合与文学建设(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40.论晚唐诗之残缺美(与他人合作),《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41.清代阳湖骈文之兴盛及其原因(与他人合作) ,《齐鲁学刊》2011年第4期42.情到狂时烧破眼: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43.清代浙西平湖文学社群考述(与他人合作),《河北学刊》2013年第3期44.日本金沢文库藏抄本《香严颂七十六首》 ,《中华文史论丛》第71辑(2004年)45.宋存标《情种》资料渊源考辨(与他人合作),《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46.《全唐诗》的缺憾和《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与他人合作),《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92年第3期47.唐初文馆与初唐诗风 ,《文学评论丛刊》第5卷第2期2002年48.继承与背离:黄庭坚“渔父家风”词阐释(与他人合作),《古籍研究》2006年卷上49.唐诗异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文学研究》第4辑(南京大学)1996年1月50.八股文异名述论,《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51.天台智顗丑学流程解构(与他人合作) ,《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52.对陈子昂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唐代文学研究》第1辑 1988年3月53.《全唐诗》编校者叙录,《唐代文学研究》第4辑 1993年11月54.亦悲亦欢的寒食歌吟 ,《唐代文学研究》第6辑1995年10月55.寒山生卒年新考,《唐代文学研究》2002年56.在异质文化中探求和发现:评川合康三著《中国的自传文学》,《书品》 ,中华书局,1999年12月57.唐末诗僧延寿传(与他人合作),《浙籍文化名人评传》(唐五代卷) ,2003年12月58.以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再论明清易代之际钱谦益其人,《中国诗学》第8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6月59.沈德潜江南园记的旨趣与品格,《清代文学研究集刊》(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辑2011年1月60.初七亦是阳会日:释“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贵州文史丛刊》1992年第2期 61.李商隐对清初虞山诗派的影响 ,《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2期62.陈璧诗在清初的特殊意义,《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3期63.清编《全唐诗》与重编《全唐五代诗》,《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4期64.明末清初江南三诗派 ,《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65.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学文献建设,《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66.重读台湾学者陈慧剑《寒山子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1期67.挥毫当得江山助: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演进与体格新议 ,《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5期68.1988-1989年国内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7年4月69.1992年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3年12月70.1993年明清诗文研究综述 ,《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5年 12月71.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与他人合作),《上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72.晚唐咏史诗的修辞策略,《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3.唐代宫怨诗繁荣原因探论(与他人合作)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74.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与他人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75.晚唐诗人许浑初莅察院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月76.试论“许浑千首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77.许浑生年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78.来自建筑景观中的城市影像:论洛阳建筑景观上阳宫与唐代诗人创作的关系(与他人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79.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80.杨朔散文古典文学渊源蠡测 ,《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81.王昌龄与李益边塞诗的比较探析,《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82.生命运行的真实轨迹:简论范仲淹诗歌的伦理倾向,《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4月83.晚唐诗人许浑宦游宣州考 ,《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84.一个罕见的女性形象:宋代作家朱淑真论略,《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85.蒋心余的情感心态及其诗歌艺术特征,《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86.清初虞山诗派及其诗文化圈 ,《苏州大学学报》2002第3期87.晚清刘鹗《铁云诗存》的精神世界(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88.论陆继辂古文婉挚多情的风格特征(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8第3期89.清代吴地“九老会”文学活动探论(与他人合作) ,《苏州大学学报》2009第1期90.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探论(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91.论晚清语溪徐氏姊妹诗歌创作(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92.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93.吴文化的典范建立与知识建构 ,《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94.承变之际:晚唐诗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他人合作),《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5.清初诗人李沂及其昭阳李氏家族(与他人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6.明清江南文化型社会的构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97.杨朔诗化散文继承问题简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98.唐代寒山诗的诗体特征及其传布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99.论“诗史 ” ,《宁波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100.钱谦益文学观转变及其批评的意义,《宁波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01.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杭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6期102.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与他人合作) ,《江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103.论宋征舆与柳如是的情缘(与他人合作),《沈阳师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4.李白诗的自我确认意识与表现,《淮阴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105.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 ,《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6期106.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与他人合作),《铁道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107.《唐才子传?许浑传》仕历辨误,《铁道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108.陆游《游山西村》诗旨发微:兼说唐宋社日节俗,《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109.关于新世纪高等院校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思考 ,《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第5期110.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与他人合作),《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111.唐诗的传播媒介及其范式(与他人合作),《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12.晚明诗人宋懋澄的情爱观及其创作(与他人合作)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3.江南文学家族学研究导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4.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5.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姻娅网络与文学创造力生成 ,《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116.八股文的消亡:时代必然取向与文体自我否定,《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7.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18.南社:一段绵延百年的文脉(答《现代苏州》杂志记者) ,《现代苏州》2009年11月119.有关《清诗纪事》研究与评论文献,《清诗纪事》凤凰出版社2004年4 月 再版本120.《登幽州台歌》献疑,《陈子昂研究论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2月121.清代吴地文化家族文献建设的环境与成就,《吴文化与创新文化》,凤凰出版社,2009年9月122.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 ,《天中学刊》2002年第1期123.历代“诗眼”说述评,《镇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124.晚唐诗人许浑家世籍贯考,《镇江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125.晚唐诗人许浑论略 ,《咸宁师专学报》1996年第11期126.晚唐诗人许浑南海之行考,《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127.关于唐代诗人许浑生平的六个问题,《苏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128.取精用宏 辨析真义:评《刘禹锡研究》 ,《太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129.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新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30.评《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6日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8年辑131.文学家族学: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日132.南社虎丘雅集中的两个公案,《东方早报》2009年11月21日
(二)海外发表:
1.八十年来中国寒山诗集的整理和研究 ,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60册,2000年4月2.有关寒山生平若干问题探考,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中国文化论丛》2000年7月3.建构寒山文化研究的学术之厦(与日本学者合作),日本《人间文化研究年报》2002年3月4.论中国明清时代的八股文:对八股文形成、承传及其衰亡缘由的考察 ,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1号,1999年3月5.夏丏尊中文教育思想概论,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1号 ,1999年3月6.宋代诗词民俗事象释义,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2号,2000年3月7.虞山诗歌流派研究:以流派规模及其形成原因为中心的探讨 ,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2号,2000年3月8.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文学家族学的建构,(俄罗斯圣彼得堡)远东文学研究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 ,2010年6月29日9.小说家诗歌的另一种风采——刘鹗《铁云诗存》诗学审美生态(与他人合作),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4期,2008年10.丁卯诗选 ,台湾《国语日报》1997年7月5日11.放翁诗选,台湾《国语日报》1998年3月28日
(三)其他评论:
1.《东亚学术文化交流》发刊词,《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第1辑卷首,(韩国)新星出版社 ,2004年12月2.《东北亚人文学论坛》发刊词:交流——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东北亚人文学论坛》卷首 ,(韩国)青铜出版社,2004年3月3.唐诗承传通变中的深度记忆(代序),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卷首 ,凤凰出版社,2010年12月4.跨文化视野中的唐诗传播与接收——《唐诗西传史》代序,江岚《唐诗西传史》卷首 ,学苑出版社,2009年9月5.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序,朱丽霞著作卷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6.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序,米彦青著作卷首,中华书局 ,2007年7月7.湖湘诗派研究序,萧晓阳著作卷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4月8.王昌龄诗歌及诗学研究序,毕士奎著作卷首,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11月9.论唐诗中的洛阳城市景观序,陈燕妮著作卷首,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10.情志吟序,陈慰《情志吟》卷首,长征出版社 ,2000年9月版11.钱仲联先生与《海日楼诗注》,《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7月26日12.《清明》并非唐人诗,《新民晚报》1994年10月30日10版文史新说13.唐时苏州诗景好,《现代苏州杂志》2007年10月试刊号14.选择·证据·积累——古典文学学习和研究随笔 ,《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2期15.作为一面镜子的民国教材,《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3日16.重提才女周炼霞,《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18日17.拾甓取椽续红楼 ,《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25日18.《文学评论》:小变即成大雅,《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9月16日19.“膨化”的纸质媒体,《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7月13日20.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 ,《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9日21.教材增删,应该缓行,《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3日22.学位制度改革 ,路向何方?,《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23.人文学科应是一种天然的存在,《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24.大学:谁是常来客 ,谁为座上宾? 《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8日25.事件折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5日26.“真正的学术如何得到辩护 ”,《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12日27.去除竞争性科研的幻影光圈,《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6日28.学术媒体是学术良知的收藏者 ,《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8日
(说明:以上篇目不包括本人参编的著作,以及图书情报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关于“邹波的著作及科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7-898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邹波的著作及科研》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邹波的著作及科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邹波的著作及科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998-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