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

网上有关“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专著:《公...

网上有关“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专著:

《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获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三次科研评奖一等奖。

论文:

1.《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内涵、限度及其互动》 ,《河北学刊》2007年第6期。获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青年学者优秀论文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第十二次科研评奖科研成果一等奖 、“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征文二等奖 。核心内容被新华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

2.《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之基本路径论析》,《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

3.《论政治国家的限度》,《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

4.《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

5.《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维度下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6.《论中国公民社会的两重性》,《学术界》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

7.《中国市民社会的文化建构:从身份走向契约》 ,《学术界》2006年第2期。《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收录;《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 篇目辑览》收录;《资料通讯》2006年第5期转载。

8.《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

9.《人性假设与政府建构——中西政府建构传统的人性基础之比较研究》,《福建论坛》2006年第9期 。

10.《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探析》 ,《福建论坛》2008年第7期。

11.《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评析》,《福建论坛》2010年第6期。

12.《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契合与分殊——以霍布斯、洛克 、卢梭为例》,《福建论坛》2011年第7期 。

13.《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探析》 ,《江淮论坛》2009年第5期。

14.《追求正义与善:古典时期西方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缘起》 ,《江淮论坛》2011年第6期。

15.《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结构性要素》,《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6期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政府创新网等转载。

16.《中国特色社会生活契约化》,《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2期。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转载 。

17.《论政治合法性的构成要素》 ,《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1期。

18.《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挑战和路径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第3期。

19.《国家与社会:内涵 、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4期 。

20.《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共存共强》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人民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网等转载。

21.《论当代政府建构的四个转变》,《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

22.《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获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1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3.《现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分析》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24.《论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基本类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

25.《尼采价值哲学初探》,《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获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三等奖。

26.《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范式转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

27.《论公民社会的限度》,《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8.《市场经济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9.《有限政府理念建构的哲学之维》 ,《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

30.《协商民主的价值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1.《马克斯·韦伯合法性思想评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2.《霍布斯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3.《利普塞特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34.《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

35.《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36.《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评析》 ,《理论月刊》2009年第10期。

37.《“开放社会”的四大悖论及其解决——析波普尔的民主和自由理念》,《北方论丛》2004年第1期 。

38.《哲学视阈中的有限政府——兼论有限政府理念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之意义》,《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

39.《论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嬗变》 ,《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

40.《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4期。

41.《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

42.《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3.《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4.《洛克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

45.《分权制衡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前沿》2011年第1期。

46.《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 ,《前沿》2007年第12期。

47.《公民社会的契约文化》,《学习时报》2006年5月22日 。人民网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中国管理科学院《前沿论丛》第75期等转载。

48.《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学习时报》2007年10月8日。人民网、中国政治学网 、中国社会学网等转载 。

49.《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之克服——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 ,《学习时报》2008年4月21日。人民网等转载。

50.《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1日 。

51.《civil society 意涵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6日 。

仰海峰的公开论文

1. “以类相动——《乐记》初探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2. “‘美’字探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

3.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英主义倾向” ,纽约《知识分子》1994年第9卷第1期。

4. “书写性审美原则及其对绘画的改造 ”,《学人》1994年,第5期。

5. “中国绘画像什么?”《读书》1996年第11期 。

6. “艺术与人的动作痕迹” ,《学术思想评论》1998年第4期。

7. “‘汉学’杂谈 ”,《国际汉学》第五期。《他乡有夫子——汉学研究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转载 。

8.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 ,《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9. “艺术研究呼唤比较的视野” ,《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10. “朱光潜与当代西方 ”心理距离”说探析”,文洁华主编《朱光潜与当代中国美学》,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 。

11. “新时期文艺学二十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 ,《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

12. “文化生产的地方特色与全球化 ”,1999年”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国际会议”发言,收入文化部所编的该会论文集。

13.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9年7月,《文艺报》2000年3月 。

14. “仿造的根源”,《读书》1999年11期 。

15. “对话与文艺学的发展” ,《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16. “美学之死与美学的复活 ”,《东方文化》2000年第1期。

17. “市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刘玉珠、金一伟编《WTO与中国文化产业》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18. “帕尔梅墓前的沉思”,《读书》1999年第5期 。

19. “谈谈网上文艺学沙龙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

20. “鲁迅:从网上评选说开去” ,《收获》2000年第1期。

21. “诺贝尔奖不是文学法庭” ,《文化月刊》2000年第4期 。

22. “看鲁纳石碑 ”,《读书》2001年第2期。

23. “‘心理距离’研究纲要”,《学人》第15辑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4.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艺学”,《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

25. “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6. “论文学艺术评价的文化性与国际性 ” ,《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选载 。

28. “寻找美学的线条”,《哲学门》,北京大学哲学系编2002年。

29. “‘书画同源’之源” ,《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2002年。

30. “什么样的印迹? ”《读书》2002年第11期 。

31. “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建构中国美学”,中文笔谈,《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

32. “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 ,学术访谈,《哲学动态》2003年第9期。

33. “文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 ”,中文论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34. “全球化与中国美学” ,《民族文艺研究》2004年1月 。《高校文科文摘》摘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4期转载。

35. “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与接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9期转载 。(1万8千字)。《人文新视野》第二辑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转载。

36. “科学与人文关系辨析 ”,《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万1千字),清华美院《科学与艺术》丛刊转载。

37. “从一根线的美谈起” ,《2003中国最佳讲座》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3年中国美学学院讲座稿 。

38. “西方思想对20世纪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的影响”,载《全球化与中国文论》一书,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

39. 《从棋理看画理》 ,《审美文化丛刊》2004年第3期。

40. “经验与实践:兼论杜威美学和美学中的实践观 ”,《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 。

41. “席勒与‘自由的游戏’”,〈(中华美学学会通讯》2005年第1期。

42. “文学与图像的共生” ,《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3期转载 。

43. “非空间的赛伯空间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6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摘要转载。

44. “文学理论的边界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 。

45. “全球化与中华文明的选择” ,《民族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医学美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6年)转载。

46. “西方美学” 、“接受美学 ” 、“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条,刊载于中国传媒大学编《美学前沿》征求意见 。

47. “‘描写之辨’与从‘描’到‘写’” ,《美学》2006年第1辑,南京出版社2006年。收入《北大—耶鲁比较文学学术论坛: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与现代》孙康宜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 “从自然王国走向艺术王国——读杜威美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5期 。《高校社科文摘》摘要转载。

49. “建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学术访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50. “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

51. “‘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30日 。2006年12月2日《人民网》转载,《人民政协报》2007年3月12日摘要转载。

52. “多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 ,《人民政协报》2007年1月29日。

53. 《从文明的美容院到文明本身——杜威美学述评》,《意象》2007年第一辑,叶朗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摘要转载。

54.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 ,上海《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摘要转载。

55. 《中外交流中的美学寻求》(学术访谈)《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

56.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57. 《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1日 。

58.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美术焦点》2007年9月,《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59. 《没有理论 ,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中国文化报》2007年9月9日。

60. 《中国美学三十年:从1977到200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61. 《论文学艺术历史书写中的双向互动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29日“学术专刊·专论”,刊登摘要 。

62. 《从获得性语汇的差别看中西绘画不同的根源》,《东方丛刊》2008年第1期 。

63. 《从国际美学大会到中国当代艺术》 ,《文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64. 《美育与社会改造》,《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5. 《“美学 ”的起源》,《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 第10期。

66.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 ,《北方论丛》2009年第3期。

俞金尧的学术成果

对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再思考 探索 1995年第6期 1995.12实践:一个过渡性范畴 江汉论坛 1995年第12期 1995.12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形成与科学定位 南京社会科学 1996年第2期 1996.12批判与重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主题 开放时代 1997年第1期 1997.02马克思异化劳动范式的湮灭轨迹 福建论坛 1997年第4期 1997.08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 哲学研究 1997年第8期 1997.08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哲学视域 南京社会科学 1997年第10期 1997.10从独白式研究到复调式解读——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求索 1997年第6期 1997.11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 天津社会科学 1997年第6期 1997.11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8 ,08历史选择论质疑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8年第1期 1998.01文化批判理论的逻辑透视 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 1998.02从实践到一定的社会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 理论探讨 1998年第2期 1998.03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转换 中州学刊 1998年第2期 1998.03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合法性问题 南京社会科学 1998年第2期 1998.04论敬业精神 求索 1998年第2期 1998.04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五次批判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 1998.08从古典人本主义到新人本主义 江海学刊 1998年第5期 1998.09此在与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一个比较研究 福建论坛 1999年第1期 1999.01近代西方人学逻辑的历史嬗变 理论探讨 1999年第5期 1999.09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社会科学辑刊 1999年第5期 1999.09马克思历史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天津社会科学 1999年第5期 1999.09知性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历史现象学 学术月刊 1999年第9期 1999.09经济哲学意义上的物化时间与现代社会同质性 学术月刊 1999年第9期 1999.09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南京社会科学 1999年第10期 1999.10唯物史观:科学描述与哲学批判的有机统一 洛阳师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2000.02时间与资本的拓殖 江海学刊 2000年第2期 2000.03卢卡奇历史认识论中的直观、反思与总体意识 南京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 2000.04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理论意义 哲学研究 2000年第8期 2000.08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期标准 福建论坛 2000年第4期 2000.08青年马克思人学现象学的哲学建构 长白学刊 2001年第1期 2001.02实践与烦——海德格尔与马克思比较研究之二 学习与探索 2001年第2期 2001.03回到马克思:一种可能性的对话 南京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2001.04伪具体世界的建构 学术研究 2001年第4期 2001.04历史性理解的合法性:解释学发展的深层逻辑 福建论坛 2001年第3期 2001.05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当代性中的误读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1年第4期 2001.08有限性:早期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理论核心 理论探讨 2001年第5期 2001.09存在与人 探索 2002年第1期 2002.01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 哲学研究 2002年第4期 2002.04先验人性的颠覆与人道主义新释 理论学刊 2002年第3期 2002.05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南京社会科学 2002年第8期 2002.08现实的个人与人学形而上学的颠覆 长白学刊 2002年第5期 2002.09消费社会的物像结构 哲学门 2002年第2期 2002.12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北京大学学报 2003,07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来自后现代的挑战 理论探讨 第5 2003,09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批判意蕴 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11期 2003 ,11鲍德里亚的媒介理论 视界 第11期 2003,11物化之境与形而上学的神化 洛阳师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2003.01勒斐伏尔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 现代哲学 2003年第1期 2003.01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早期鲍德里亚的思想转变 南京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 2003.03马克思哲学当代理解的方法论自觉 天津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 2003.03功能化时代的物的意识形态批判 福建论坛 2003年第3期 2003.03马克思的劳动概念:鲍德里亚的批评及其误读 南京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 2003.04符号-物 、虚像与大众文化批判 求是学刊 2003年第3期 2003.05拜物教批判:马克思与鲍德里亚 学术研究 2003年第5期 2003.05认识的历史性构成 社会科学辑刊 2003年第4期 2003.09巴特与大众文化的神话学解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年第5期 2003.10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 哲学研究 2003年第10期 2003.10后生产时代与激进批判理论 南京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2004.03“物”的分析:从马克思到鲍德里亚 东岳论丛 2004年第2期 2004.03具体的普遍 、相异辩证法与克罗齐哲学的建构 理论探讨 2004年第4期 2004.04鲍德里亚与现代自然观的颠覆 理论学刊 2004年第3期 2004.0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评析 长白学刊 2004年第3期 2004.06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 2004.07后现代语境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概念的再思考 现代哲学 2004年第4期 2004.07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般理论建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2004.08走出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建构的理论起点 学习与探索 2004年第5期 2004.09现代艺术与符号拜物教 广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 2004.1自我的构成与历史认识的主体间性 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2期 2005.02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改造 现代哲学 2005年第2期 2005.02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 东岳论丛 2005年第2期 2005.03国家:自由与伦理的现实实现——读《法哲学原理》 福建论坛 2005年第4期 2005.04消费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拓展 河北学刊 2005年第3期 2005.05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哲学批判的三个维度 学术研究 2005年第5期 2005.05马克思与哲学观念的转变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2005.07全球化与资本逻辑的空间布展 北京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 2005.07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视域开启与理论界划 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9期 2005.09葛兰西的霸权概念 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 2005.11鲍德里亚与符号之镜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006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新探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第2期 2006,03暧昧的物性与消费社会的艺术旨趣 鲁迅美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2006 ,03Critique of metaphysics, capital logic and totality, and social critique theory: the three critical dimensions of Marx’s philosophy 高等教育出版社 Springer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2卷 2006,03葛兰西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 吉林大学学报 2006-5 2006,09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 哲学门 2006年第2期 2006 ,12形而上学的解构与面向未来的承诺:德里达解读马克思 哲学研究 2006年第1期 2006.01从生产关系批判到生产批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内在困境 贵州大学学报 2006.01在当代语境中激活历史文献 学术月刊 2006年第1期 2006.01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 长白学刊 2006年第1期 2006.01形而上学与理性支配——解读《启蒙辩证法》 理论探讨 2006年第2期 2006.03葛兰西狱前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南京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 2006.04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 学术月刊 2007年第7期 2007思想的单向度化与形而上学的回归 西方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7 2007重读柯尔施的《卡尔·马克思》 学习与探索 2007第2期 2007,03现代性与物的存在方式的转变 岭南学刊 2007年第1期 2007.01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概念 中国图书评论 2007年第2期 2007.03观念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本性——重读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南京社会科学 2007-4 2007.04商品交换与社会的同质化 哲学动态 2007-4 2007.0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 现代哲学 2007年第3期 2007.05思想史语境中的重读与误释——阿伦特眼中的马克思 吉林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 2007.11The Marxist Negation of Metaphysics Rethinking Marx: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 XXVI 2007.12为何重读葛兰西 中国图书评论 2008年第1期 2008.01鲍德里亚的诱惑概念 哲学动态 2008年第1期 2008.01从分化到整合:重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总体性方法 浙江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 2008.01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理论及其后现代解读 东岳论丛 2008年第2期 2008.03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从马克思到哈维 江海学刊 2008年第2期 2008.03拉克劳与墨菲的霸权理论 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8期 2008.08德波与景观社会批判 南京社会科学 2008年第10期 2008.10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的几个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第11期 2008.11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 人民出版社 2008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 2008.12生产方式的转变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变迁 党政干部学刊 2008年第12期 2008.12近代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 中国哲学年鉴 2009现代社会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读《逃避自由》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2009.1权威主义社会性格与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读《法西斯主义与群众心理学》 东岳论丛 2009年第1期 2009.1

《资本论》与历史科学的新发现——阿尔都塞《读〈资本论〉》再研究 哲学研究 第3期 2009.3《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 江海学刊 2009年第3期 2009.3虚无主义问题:从尼采到鲍德里亚 现代哲学 2009年第3期 2009.3葛兰西研究七十年:反思与展望 河北学刊 2009年第3期 2009.3霍克海默与批判理论的早期规划 浙江社会科学 2009年第4期 2009.4惰性实践 、物的指令与物化的社会场域——萨特〈辩证理性批判〉解读 马克思与现实 2009年第3期 2009.6列菲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变 学术月刊 2009.8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三大主题 南京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 2009.8晚年卢卡奇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新探索 北京大学学报 2009.9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 2010.1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理论探讨 2010年第1期 2010.1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 哲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 2010.11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及其当代境遇 哲学动态 2010年第12期 2010.12学科整合与马克思思想研究方式的转变 学术研究 2010年第2期 2010.2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结合:方法与理念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第3期 2010.3否定的辩证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否定的辩证法〉解读 学习与探索 2010年第3期 2010.3阿尔都塞与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社会科学辑刊 2010年第3期 2010.5重释历史唯物主义 光明日报学术版 2010年1月5日 2010-1-5译著 生产之镜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译文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会批判理论纪事 第1期 2007,01其他 评《无调的辩证想象》 学海 2003年第1期一种原创性的探索 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 江海学刊 1998年第1期《哲学的贫困》研究述评 南京社会科学 1997年第10期哲学如何走向生活 哲学大视野 1997年第3期世界杯文化与社会水泥效应 人民论坛 2006年第7期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形成路径 哲学门 2003年第2卷 2003,12被边缘化还是自我放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对话》(学术对话 ,多人合作) 哲学研究 2004年第1期 2004.01读《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 江海学刊 2004.03评《后革命氛围》 学海 2004.04消费社会的理性审视 中华读书报 2007-1-24 2007,01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沟通 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 2007.07在现代性语境中深化价值观研究 哲学研究 2007.08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8年总第8期 2008.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 学习时报 2009.3.23马克思的“哲学”理念 学习时报 2009.3.30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 学习时报 2009.5.4在学科整合中推进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2-4葛兰西的理论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4-29

1.《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姜芄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撰写第12章、第13章。

2.《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 ,陈启能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撰写其中第10章 。

3.《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于沛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撰写其中第5章。 1.《微观史研究与史学的碎化》,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24期 。

2.《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载《世界历史》2011年第3期。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12年第2期转载。2012年4月,被收入张卫良主编的论文集:《“城市的世界 ”:现代城市及其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3.《书写人民大众的历史——社会史学的研究传统及其范式转换》 ,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摘登 。

4.《欧美史学新动向——实践史学》,《光明日报》对俞金尧等三人的访谈,发表于《光明日报》“理论·史学版 ” ,2011年9月13日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11期转载。

5.《从中国人口史看前工业化时期欧洲婚姻家庭的特征》,钱乘旦 、高岱主编:《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该书的英文版在英国同时出版Chengdan and Miles Taylor, eds.,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Peking University), Londo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11.

6.《20世纪世界史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载《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

7.《关于全球史上跨文化交流的评估》,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学术前沿”栏目摘要刊登。

8.《资本主义与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环境》 ,载《学术研究》2009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0期转载。2011年又被收入《环境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叙述历史》论文集(田丰 、李旭明主编) ,商务印书馆出版。

9.《“世界历史”与世界史学科定位》,载《史学月刊》2009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0年第1期转载。

10.《什么是世界历史及如何构建世界史体系》,载《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8年第8期转载 。

11.《“资本主义 ”与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载《学海》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转载。

12.《用唯物史观构建16世纪以来的世界史体系》,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4月26日,受该报访谈 。

13.《历史上中国已婚低生育率说质疑》,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

14.《“反全球化运动”与反资本主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7期。《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第11期摘登。

15.《与时俱进的德国社会史》 ,载《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第3期 。

16.《社会史的定义及开放性》,载《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

17.《现代世界起源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载《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

18,《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增长与煤的使用》,载《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4期 。

19.《令人困惑的后现代》,载《学术研究》(广东)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3期转载。

20.《欧洲历史上家庭概念的演变及其特征》 ,载《世界历史》2004年第4期 。该文于200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21.《中世纪教会婚姻法中的同意原则》,载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2.《中世纪欧洲寡妇产的起源和演变》,载《世界历史》2001年第5期 。

23.《儿童史研究及其方法》,载《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4.《儿童史研究四十年》,载《中国学术》第2卷,2001年第4期。后来收入陈启能主编:《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25.《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寡妇改嫁》,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该文重印于《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社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1年第2期转载。该文于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

2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载《历史研究》1996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办《学术动态》1997年第9期摘登本文。该文于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

27.《英国18世纪人口和发展的学术史回顾》,载《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

28.《从历史人口学到家庭历史学》,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

29.《商品化、资本主义化及其他——与黄宗智先生商榷》,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3期 。

30.《中西方家庭的历史比较:差别及其影响》,载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论世界史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载《人民政协报》2011年11月28日“学术家园”版。

2.《从“意见 ”到“决定”: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9日第二版 。

3.《学术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10日。

4.《人口研究要注重社会变革作用和历史延续的影响——访赵中维教授》,载《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5.《最低工资至少应足以养家糊口》,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9日“经济学”版 。

6.《继承和创新明显,发展仍有空间》(评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世界历史》2010年第4期 。

7.《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传统与交往》,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2期。

8.《妇女的历史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评〈西方妇女史〉》,载《世界历史》2010年第6期。

9.《养儿防老: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 ,载《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2008年3月10日 。

10.《访谈英国史学家E.A.里格利》,载《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11.《制度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载《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

12.《评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 ,载《中国学术》2003年第2期 。

13.《历史学需要不断创新》,载《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14.《阿里埃斯:<儿童的世纪,家庭 生活的社会史》》 ,载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斯通:〈英国的家庭、性和婚姻,1500-1800〉》 ,载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16.《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载《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

17.《找出一个亚洲来源》,载《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0年3月21日。

18.《西方家庭史学的发展》 ,载《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4期 。

19.《国内对欧洲妇女史研究的综述》,载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主编:《世界史研究年刊》(1996年),总第二期。

20.《传统中国国情的再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1,《探问工业革命》,作者为剑桥大学教授里格利,发表在《世界历史》2006年第2期(4月15日出版) 。

2 ,《现代的家庭研究简史》(上 、下),译文,作者为哈佛大学教授奥茨曼 ,分别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3期和第4期 。

关于“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7-9113.html

(5)

文章推荐

  • 昂达P35魔剑版(关于昂达P35魔剑版的简介)

    网上有关“昂达P35魔剑版(关于昂达P35魔剑版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昂达P35魔剑版(关于昂达P35魔剑版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要比的当然要同价位的吧?399元的?昂达没有399的P43吧?捷波蓝光P43:支持

    2025年07月27日
    8
  •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是什么?

    网上有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

    2025年07月27日
    9
  • 中国结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内涵

    网上有关“中国结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结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中国结一、结之起源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

    2025年07月27日
    9
  •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网上有关“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属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一、享有中国苎麻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美誉的大竹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南部。唐久视元年

    2025年07月28日
    8
  •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和概念?

    网上有关“流脑和乙脑的区别和概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流脑和乙脑的区别和概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以蛛网膜下腔形成脓液为特点。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的变质性炎。主要累及中

    2025年07月28日
    8
  • 二手车平台十大排名?

    网上有关“二手车平台十大排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二手车平台十大排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瓜子二手车国内领先个人二手车交易平台!买卖二手车,上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个人车主直接把车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100%个人

    2025年07月29日
    7
  • 三极神卡组怎么组三极神构建

    网上有关“三极神卡组怎么组三极神构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极神卡组怎么组三极神构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三极神卡组怎么组三极神构建,三这个字眼估计是游戏王最喜欢的数字了,三幻神,三邪神,三幻魔,到了5Ds当中的三字辈的继承者就

    2025年07月30日
    5
  • 蘑菇、木耳松仁有什么营养?

    网上有关“蘑菇、木耳松仁有什么营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蘑菇、木耳松仁有什么营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蘑菇的子实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为例,香菇的蛋白质中

    2025年07月30日
    4
  • miki张千巽ins发些什么

    网上有关“miki张千巽ins发些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miki张千巽ins发些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iki张千巽ins发了两人的日常和公布了婚讯。张千巽原名Miki,在她8岁时,20岁的张木易成为了她的音乐家庭教师。

    2025年07月30日
    4
  • 杀不死_《杀不死》讲述了个什么故事杀不死结局是什么彩蛋解析_杀不死

    网上有关“杀不死_《杀不死》讲述了个什么故事杀不死结局是什么彩蛋解析_杀不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杀不死_《杀不死》讲述了个什么故事杀不死结局是什么彩蛋解析_杀不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网剧《杀不死》在豆瓣评分8.6,这是很少大

    2025年07月31日
    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0日

    希望本篇文章《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能对你有所帮助!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0日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伍俊斌的主要学术成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专著:《公...

    联系我们

    邮件:乔德林@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