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中。人们常常把它比作音乐的呼吸和脉搏,它让音乐更有生命力 ,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多数人往往只重视对旋律的训练而忽略了节奏的训练,忽视了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缺乏对节奏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欢迎阅读。
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
1.节奏概述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出现的形式要素,又是音乐中最具有活力的表现要素,与其它的音乐要素相比 ,节奏是“涉及了音乐中有关‘时间’方面的所有因素,以区别于音乐有关音高的那一方面 ”。
节奏是人们在音乐领域中,对时间要素的表达和感知 ,对节奏的认识,有不同层面。狭义上理解,它仅仅是发音点的长短与组合 ,是有关具体形态的问题,但就实际音乐中,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 ,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作品而言,节奏并非是孤立的,它和速度、时值 、节拍、重音、小节等音乐中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音型组合过程中 ,同样性质的节奏单位和同样数量的发音点,完全可能由于不同的重音安排而造成不同的节拍效果 。广义上的节奏还将涉及音乐作品时段,即:“句法”或“曲式结构”的划分 ,比例与平衡问题。
2.节奏听记的训练方法
对于一些基本的节奏划分,正如李重光所说:“不管多复杂的节奏,细分之后 ,都是由最简单的2:1的关系组成 ”。也就是均等接受前半拍和后半拍,每半拍一个音,这个节奏看起来十分简单 ,似乎每个人都会做,但要把它准确并真正掌握了并不容易 。很多人就是因为认为它简单,而不认真训练。
因此 ,没有打下一个巩固的,准确的基础,当进入复杂的节奏训练时就无法掌握了。只要掌握好“2:1”的基本关系,对于一切属于基本划分的节奏型的练习 ,均可作到触类旁通 。
比如:切分节奏,这是一般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一种节奏,其实只要能唱准一拍每两个八分音符 ,切分节奏不过是把中间的两个八分音符连结起来而已。大切分(即两拍之内的切分节奏)掌握了,其中的八分音符变成两个十六分音符,就又可以掌握更为复杂的切分节奏。如2/4 X XX | X X X | X X | XX XX |X ― ‖ 。
再比如:附点音符。往往有些学生对附点音符掌握的不够准确 ,附点不是唱长了就是唱短了,附点后面出现的那个音符不是出现的早就是晚。在训练时应将那个附点当成一个音符来训练,并将其划分在2:1的比例中 ,如附点四分音符,在2/4拍中可先写成 X XX , 然后将两个音符连接起来 ,如果读不准,可将第二拍的第一个音读成a,即X XX , 然后 ,将a轻轻读,变为X X 。
另外,不管多复杂的基本划分的节奏 ,将其单位拍时值增大,也就是将拍子细分的训练方法都可以变成十分简单的节奏。
对所学的'基本节奏型,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模仿。基本节奏及其变体是纷繁多样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掌握其最基本的一些节奏型,那么任由其颠倒 ,分裂以及加入附点 、休止符或延音线,所派生的复杂节奏型,也就能一通百通 ,迎刃而解。
3.培养节奏感
节奏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了准确地表达音乐情绪 。而这种音乐情绪的表达恰恰是在对节奏的实际训练中对节奏产生的感觉,即所说的”节奏感” ,我们通常所说某人节奏感好,主要是指这个人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强,能够准确快速地把握节奏律动 ,并能够保持这种符合音乐节拍律动规律的速度贯穿全曲。
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合关系。在组成音乐的时间因素中,节奏、节拍和速度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因此,我们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做起。节奏是以拍为单位来实现的 ,速度感就是拍感。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和拍速匀整的能力 。保持稳定这点重要,即不越来越快 ,也不越来越慢,更不忽快忽慢,这就是最基本的拍感。这个过程 ,要求学生一定要挥拍子(国外的训练中也有拍腿、跺脚和捻指等击拍方式),使学生用正确的拍感作为衡量节奏的标准。
然而,拍感的训练又是和节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节奏越复杂 ,拍感的稳定性难度也越高 。因此,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使学生在内心听觉上有一个稳定的 、有把握的拍感 ,才不至于在复杂和多声关系中显得手忙脚乱。这中间,抓住节拍重音和节奏重音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拍子的作品 ,都是以强拍,即节拍重音来划分小节的,这就是节拍重音感觉 ,如果把节奏重音和节拍重音搞错了,小节就会划错,就面目全非了。
音乐节奏的训练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学习再到感性积累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理论的过程,它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 ,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 。
4.节奏型的练习
带休止符的节奏型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感,在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它 ,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速度感,加强对节奏的内心感受意识。练习它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 ,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的强弱规律,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 ,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 ,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 。
附点节奏型常常在音乐中出现,如:× ×. 、 ××.等。对附点的时值,我们往往会忽略,常常在附点时值未延续够的情况下就停止了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没延续够时值就停止的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后附点节奏型在音乐中的特点,影响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附点的时值延续够 。
在连音的练习中 ,连音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内显出它的特别。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内均匀的分配音长,同时它与其他节奏的连接上应多加注意。
5.节奏感的练习
节奏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 ,往往同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 。良好的节奏感就是对节奏各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 。如:用节拍器来进行数拍练习。先一拍一个音,一拍两个音,一拍三个音 ,一拍四个音地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练习,然后自己数着均衡的口令走路或跑步练习。这样容易让均衡的节拍感觉牢固在心中,能够有一个内心的均衡速度和节拍意识 ,这是开展节奏感训练的基础,它可以为学习节奏打好前期铺垫 。
节奏感的训练也可以加入朗诵。我们生活在语言的环境中,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 ,应从有节奏的朗读开始。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 、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如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既进行了节奏练习 ,也培养了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在节奏感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 ,对节奏感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用嘴读出节奏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并做到每一拍的速度一致,先由慢速度的练习开始 ,慢慢的加速度练习,并做到强拍子的动作较明显于弱拍子的动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正确的念出每段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又有助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
音乐听力的训练方法
一、听琴音
绝大多数音乐教师 ,都是使用风琴、钢琴 、手风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来组织教学的。因而,听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 ,可不夫时机地提高听琴音的能力。
1.辨琴语 。辨琴语,是属于常规性的听力训练。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就要经常进行辨琴语的训练。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 。
2.说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 ,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
3.唱音符。教师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 ,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二、听乐曲
让学生经常地听一听有关的器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听力训练 ,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1.品乐器 。乐曲,固然是由乐器弹奏出来的乐音。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品味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1)《二泉印月》;(2)《我是一个兵》(笛子);(3)《高山流水》(古筝);(4)《雨打琶蕉》(琵琶);(5)《喜洋洋》(唢呐 、笛子、弦乐、打击乐等) 。
2.讲曲名。让学生在每次欣赏乐曲后,准确无误地讲出乐曲的题目 ,以利更好地认知乐曲,丰富音乐知识。例如:(1)江南(广东)音乐(《紫竹调》 、《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乐(《信天游》、《小放牛》、《有个金太阳》;(3)西洋音乐(《天鹅湖》 、《月光曲》、《斗牛士》) 。
3.记曲谱。在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让学生试着记录曲谱 ,进行较高层次的听力训练,提高边听边记的能力。当然不能超之过急,应由浅入深 ,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记多少是多少 ,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 。教师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指导。激发感知、记忆,再现曲谱的兴趣,强化听音能力的训练。
三 、听歌声
在音乐听力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收录机的作用,让学生欣赏录音磁带上的歌曲,然后进行相应的听力训练 。
1.听歌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收录机,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 ,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调》、《绣金匾》、《二月里来》;(2)美声歌曲(《我爱你祖国》 、《北京颂歌》、《大海故乡》;(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 、《山不转来水也转》等。
2.评歌手 。在听完录音或学生自己听过歌曲后,可令其评头论足地评议某些歌手的演唱风格及技巧 ,例如:李谷一、、董文华 、郭颂、李双江、蒋大为、毛宁 、杨玉莹等,从而增强鉴赏能力。
3.谈感受。在每次的听音训练之后,都应进行畅谈体会的训练 ,进一步提高感受和体验能力,激发学好音乐的兴趣;相互借鉴和启发,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使听力训练有所发展和升华 。
如上所谈,在音乐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不失时机地、有计划地进行听力训练,逐步增强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为学好音乐插上理想的翅膀。
音乐养生方法有哪些
肝脏喜听角调式乐曲
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脏就会使体内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久之 ,就会逐渐消耗肝脏能量,产生抑郁、易怒 、乳房胀痛、口苦、痛经 、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 、容易受惊吓等现象 。
适宜乐曲:角调式乐曲,这类乐曲亲切爽朗 ,有“木 ”之特性,可入肝。代表曲《胡笳十八拍》。
建议:不妨泡上一杯绿茶,在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晚上7点~11点时段欣赏该曲 ,有利于克服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 。并利用阴气来滋养肝,起到梳理肝气的作用。
心脏喜听徵调式乐曲
心脏掌控着精神状态和血液循环。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睡眠减少以及少运动等不良因素不断伤害心脏 ,很容易引起心慌、胸闷 、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等症状 。
适宜音乐:徵调式乐曲,这类乐曲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 ,可入心。代表曲《紫竹调》。
建议: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在晚上9点~11点前要尽量让心气平和下来,泡上一杯红茶,听上一段《紫竹调》 ,对补益心脏、使心脏功能正常运转有较好效果。
脾脏喜听宫调式乐曲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暴饮暴食 、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脾胃负担过重而产生腹胀、便稀、口唇溃疡 、肥胖、面黄、月经量少色淡 、疲乏、胃或子宫下垂等不适。
适宜音乐:宫调式乐曲,这类乐曲风格悠扬沉静,犹如“土”般宽厚结实 ,可入脾。代表曲《十面埋伏》 。
建议:欣赏该乐曲适宜在进餐期间,或餐后一小时内,在乐曲的刺激下 ,能有节奏地对事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并配一杯黄茶,有助于温和地调节脾胃功能。
肺脏喜听商调式乐曲
肺脏主管对外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全身各处 。由于肺和外界接触频繁 ,污染的空气和各种致病菌很容易在身体免疫力降低的一刹那,袭击肺脏,产生咽喉部溃疡疼痛、咳嗽 、鼻塞、气喘、感冒等症状。
适宜音乐:商调式乐曲 ,这类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 ”之特性,可入肺。代表曲《阳春白雪》 。
建议:在下午3点~7点是体内肺气较为旺盛时段 ,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有利于通过音乐将肺从里到外梳理一遍。再准备一杯白茶 ,能起到生补肺气 、清除肺中杂质之效。
肾脏喜听羽调式乐曲
肾是人体的储蓄机构 。当身体内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能量时,通常会从肾中抽调。久而久之,肾的能量就会处于匮乏的状态 ,从而产生面色暗淡、尿频、腰酸、性欲低 、黎明时分腹泻等现象。
适宜音乐:羽调式乐曲,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如天垂晶幕 ,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代表曲《梅花三弄》 。
建议:上午7点~11点是一天中气温持续走高的时段 ,在这个时段里,体内的肾气也会蠢蠢欲动地受外界的感召,在乐曲的刺激下,可以促使肾中精气隆盛。如果能再配上一杯黑茶 ,就能起到五行相生的效果。
音乐减压的方法
一、音乐减压的方法
音乐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不同的音乐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医生都已对此不再怀疑 。人们把这种用音乐来治疗疾病 ,增进健康的新型治疗方法叫“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外科利用音乐镇静安神来进行手术等,但更多的是应用音乐来治疗人们的心理疾患。英国某音乐治疗专家曾说:“音乐具有唤醒 、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 ”
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由于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产生镇静安定 、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的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 ,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 、催眠等效果。
这里有一些不同心情时选用的名曲:
先拿西方古典音乐来说。在你感到抑郁的时候,可以听一听莫扎特的《b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巴赫的《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 、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比才的《卡门》组曲;在你感到焦虑的时候 ,可以听海顿的《皇家焰火音乐》、罗西尼的《威廉·退尔》、鲍罗廷的《鞑靼人的舞蹈》;失眠的时候,可以听莫扎特的《催眠曲》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
如果你喜欢中国古典音乐,可选择具有舒缓、低回 、轻柔、婉转、幽雅等特点的乐曲,比如《春江花月夜》 、《月夜》、《南渡江》以及《病中吟》、《催眠曲》 、《渔光曲》等 。中国古典音乐中也不乏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色优美的乐曲 ,可以振奋精神 、愉悦心情,比如《流水》、《喜相逢》、《赛马》、《光明行》 、《喜洋洋》、《百鸟朝凤》、《八哥洗澡》等,另外 ,还可以选择一些反映天地人间生机盎然的音乐听听,比如《百鸟行》 、《空山鸟语》、《荫中鸟》,等等。
应注意的是不同的音乐疗法适用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 ,镇静性的音乐应在晚上临睡前听,有助于睡眠和休息;兴奋性的音乐宜在早上或上午听,使人精力充沛 ,意气风发;解郁性的音乐受限制较小,可在任何时间听 。但音乐的秉性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兼容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专家指导下选择。
另外也可以采取主动式音乐疗法,如参加卡拉ok、演唱会等形式自娱自乐,效果也很好。
二 、心理学音乐减压的注意事项
音乐减压作为一种使人身心放松的保健方法,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和成年人身心保健之用 。音乐减压所用的音乐多是描述高山、草原、溪流 、大海、森林、田野等大自然风光的音乐 ,这些音乐很容易引起人们轻松 、美好的感觉。不同人群在应用此方法进行心理学减压时,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放松方式和采用自己喜欢的音乐。
特别提醒注意的是 ,由于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患者,不能正常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所以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来进行自我心理减压 。另外,患有精神分裂的人群或有认知错乱的患者,以及自我人格结构不健全和情感过于脆弱的人群也严禁使用此心理减压方法。
三、日常减压的小技巧
1 、给植物浇水
烦恼时给植物浇点水。研究表明 ,置身植物世界10秒钟,就可产生巨大的心理放松 。
2、上下班选绿化好的路走
道路绿化景观优美,有益行人平静情绪 ,减轻压力。
3、多喝橙汁
最新研究发现,每天补充足量维生素C有助降低人体应激激素水平。研究人员建议,每天喝两杯约250毫升的橙汁,不仅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 ,还能降低压力 。
4 、玩橡皮泥
用橡皮泥做个象征“失败”的东西,然后把它远远地扔出去。这一动作可以帮助人走出过去失败的阴影,把握现在 ,展望未来。
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 ,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 ,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 ,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 、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 ,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 ,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 ,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 ,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中庭 ,庭院里 。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横(héng):交错纵横 。
盖:承接上文 ,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 ,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为:动词 。做。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仅仅 。“耳”同“尔 ” ,语气词,罢了。
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 ,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
耳:语气词,“罢了”。
思想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 ,“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 ”,月光难得 ,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 ,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 ”(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 ,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
赏析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 ,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 ,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 、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 ,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 ”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 、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关于“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8-1114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音乐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