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林庚的个人成就”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林庚的个人成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 。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由闻一多先生设计封面 、俞平伯先生写序。此后 ,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 ”。现代诗人废名曾说,“在新诗当中 ,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 。2004年,他还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 ,并担任主任。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 ”、“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 。贺知章的名诗《咏柳》 ,是因为他的挖掘,才入选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当唐诗上升到它的高潮 ,一切就都表现为开朗的 、解放的,唐人的生活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它的骨干。”林庚说,“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 ,春天的 。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在研究中 ,他非常注重创造性,着力寻找那些能说明创造的资料。他说,“文学要是没有创造性 ,严格地说,就不是文学,就没有价值了。”“在有创造性的地方多讲,没创造性的地方少讲 ,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史起伏的地方,看出它发展的脉络 。”
他说自己是“教书为业 ,心在创作 ”,先是诗人,后是教授。从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至今 ,他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对于学生来说,他是出色的诗歌启蒙者和文学引路人,常常在讲坛上忘情地长吟诗词 ,写下一黑板一黑板的漂亮书法 。任继愈、吴小如、傅璇琮 、袁行霈、谢冕等学者无不受益于他的言传身教。
在唐诗研究方面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其中大多数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文字、地理等问题方面的考释,也有一些论述屈原的人格 、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的文章 。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 ,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所著文学史为公认名作 。 附文:林庚与现代汉语诗歌 ——王光明
现代汉语诗歌自胡适“尝试”白话诗开始,一直在寻找用新的语言和形式,接纳与整合复杂变动的现代经验。这是一种至今尚未完成的、在诸多矛盾中展开的艰难求索 ,始终具有实践性、试验性品格。它体现在许多诗人身上,关心的重点却各不相同 。面对经验与语言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主流诗歌注重内容的创新 ,努力在主题和题材上追随时代,或在诗意和情趣上更换中国诗歌的血液。他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对中国现实的执着关怀 ,还是现代主义诗人对现代诗质的反复探寻,都在20世纪中诗歌史上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但是光强调内容而忽视形式,只看重“诗意”而轻慢凝聚 ,只考虑求新求异而不思规律,也会给诗歌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以后,诗歌形式秩序探索的不断被边缘化 ,现在看来,不是加强了诗歌的自由与解放,而是增加了诗人的磨难;不是让诗亲近了读者,而是疏远了读者;不是变得更加自觉 ,而是显得有点盲目 。
只有少数诗人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诗意与诗形的共同要求保持着高度自觉,而林庚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诗人之一。
像20世纪许多诗人一样,林庚也是从写自由诗开始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他曾在30年代前期出版过《春野与窗》的自由诗集 ,其中《破晓》等诗篇,可以认为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优秀文本 。这些诗,因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而得到好评 ,废名(冯文炳)甚至在《谈新诗》中认为:“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要重些。 ”但林庚与诸多新诗人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他也珍惜自由诗“追求到了从前所不易亲切抓到的一些感觉与情调”,却也认为它是尖锐的、偏激的方式 ,“若一直走下去必有陷于‘狭’的趋势”(《诗的韵律》)。因此,他提出了新诗的“再解放 ”问题:“新诗的语言既已在散文解放的浪潮中获得了自由,是否还需要再解放呢?诗不同于散文 ,它总要有个与散文不同的形式,自由诗必须分行,这也就是起码区别于散文的形式;但是仅止于此还是不够的 。为了使诗歌语言利于摆脱散文中与生俱来的逻辑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找到自己更完美的形式。”
林庚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 ,认识到自由诗的问题之后,从1934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诗歌的节奏与形式的试验。他1936年出版的《北平情歌》 ,曾得到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万水千程后的归真返朴 。在这里,新诗的音律第一次脱离平仄的拘律 ,而且降伏了字组法,使它成为音律的侍婢;后一点,我私意认为 ,不但是新诗音律的胜利,而且也是诗的胜利。”(周煦良:《新诗音律的新局面》)更重要的是,他从节奏 、形式的观察与试验中发现了诗歌建构诗行的两条规律:一是“五字组 ”(“凡是念得上口的诗行 ,其中多含有五个字为基础的节奏单位。”);二是“半逗律”(“每个诗行的半中腰都具有一个近于‘逗’的作用,我们姑且称这个为‘半逗律’,这样自然就把每一个诗行分为近于均匀的两半;不论诗行长短如何,这上下两半相差总不出一字 ,或者完全相等 。 ” 无论从创作还是从理论上看,林庚都是20世纪中国最自觉的诗人,他为中国诗歌提供的独特借鉴意义表现在:一、始终坚持诗之为诗的基本前提(他认为“‘诗’原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诗如果没有形式,就是散文、哲学 、论说,或其他什么 ,反正不是诗”。),并对诗与诗意的界限作了清明的划分(“诗意”代表了一切“艺术的意境 ”,并不等于诗)。二、他的新诗理论来源于他对表现媒介深刻认识 ,提出了形式不是由“内容”来决定,而是由语言来决定的著名观点,从而启示人们:一方面 ,汉语诗歌必须根据汉语的特点建构自己的诗歌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在发展变化,必须面对这种变化探寻新的形式建构的规律。
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将彰显林庚对现代汉语诗歌的特殊贡献 。
关于“林庚的个人成就”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8-114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林庚的个人成就》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林庚的个人成就”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庚的个人成就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