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概括晚清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原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概括晚清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原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近代民俗变迁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近代民俗变迁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以下从礼仪 、服饰、婚丧等方面来管窥近代民俗的变迁。 (1)礼仪习俗的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 ,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 、拱手、跑拜、请安等礼 。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 、“老爷 ”、“太太”、“老太太”等称谓。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 ,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 、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 ”、“女士”、“**” 、“同志 ”取代了先前的称谓。行鞠躬礼 ,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脱帽、靶躬、握手 、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 ”、“文明礼” ,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2)服饰习俗的变化: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 。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在19世纪50年代 ,香港 、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 。20世纪初,当时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1903年胡汉民任教的广西梧州中学允许学生可以在岁时年节“披洋衣揖孔孟 ”。当时的出“洋”留学生更多着洋装。清亡后 ,出现了“洋装热”,在通都大邑,人们“趋改洋服洋帽 ,其为数不知凡几”,在偏远小城,“文武礼服 ,冠用毡也,履用革也,完全欧式 ” 。总之 ,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 3.婚丧习俗的变化: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 。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与外国人交往密切的士大夫中有用西礼结婚的现象。光绪年间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文明结婚 ,除婚礼地点不在教堂,不用牧师主婚外,许多仪式大致从西礼中移植过来 ,虽然杂有中国传统婚礼的某些内容,但精神和形式上基本上是西方化的。总之,近代在通商口岸及沿海城镇“文明结婚”的流行 ,毕竟反映出中国婚俗的变化,代表着晚清婚俗变化的正确方向 。
原因:西方的侵略带来了大量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因素,和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 ,连政府都不得不顺从四方大国,更不用说平民了
关于“概括晚清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原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8-119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概括晚清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原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概括晚清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原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概括晚清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原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