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封建社会在当时还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还处于向前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不是已经到达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 ,也还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宋代新儒学(包括理学而不应太突出理学)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也可说是空前绝后的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 ,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扩展资料:
地位的论点:
1.农业生产方面 ,在江南湖泊水渠较多的地区,北宋期内已出现了大量的圩田,这使农业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因而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谣。
2.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虽开始于汉代 ,而其普遍盛行和技术的大量提高,则是宋代的事;火药和刻板术的发明虽都是唐代的事,但此二者之被广泛采用也都在宋代;发明胶泥活字的毕升也是北宋人;指南针的发明则无疑为宋代的事。
3.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科学技术的事 ,反映出宋代科学技术较前代大为提高 。
4.哲宗时曾做过宰相的苏颂,发明了一种名为水运仪象台的报时器,也可简称为天文钟 ,其中已经使用了擒纵器。
5.两宋海上贸易之盛,远非前代之所能比。运往国外的物品,主要为丝绸、瓷器等 ,这也反映出这两种物品产量之高和种类之丰富 。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著作有那些
1.雍正王朝——两千多年来,以郡县制形成的高度中央集权与自耕农制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 、无法调和的矛盾。面对这种矛盾,改革是一种必然选择 ,历史上的王安石、张居正都尝试过,但只有雍正皇帝成功了。然而,他亲自选择的继承人乾隆又将其新政慢慢消解了 ,这深刻地预示了大清王朝必然覆灭的命运 。
2.清朝大历史——《清朝大历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 ,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 、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全书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 ,引文考究,是研习清史者重要资料 。
3.中国历史大讲堂:清朝史话——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 ,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 ,该从何处说起?
4.一本书知晓清朝——《一本书知晓清朝》是2010年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分别讲述清朝著名皇帝、著名皇后、文臣武将、著名事件及清朝科技文化的科技文化成就 。
5.清史讲义——《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Ⅸ清史稿》 ,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
本书主要分为《开国》 、《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 、《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 ,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扩展资料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 。本词条介绍的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 ,共296年的历史。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 ,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 ,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
1662年 ,康熙帝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之后 ,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 。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
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加强了同蒙 、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 ,稳定了清朝对各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 ,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此后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 ,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 。
1912年一月一日 ,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文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十二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随后孙文让位予袁世凯 ,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于北京 。
后来,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 ,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 ,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统观使然,如同元朝灭亡之际 ,清亡时坚持忠于大清者汉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有些汉臣甚至舍身殉国 。在民国建立后,部分汉臣终身以清朝遗老自居。
参考资料: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病因学说 ”“病机学说”、“病症”、“诊法 ” 、“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 ”等学说 。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 ,呈现了自然、生物 、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 、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 ,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 。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 ,有“问难 ”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 、阴阳、病因、病机、营卫 、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 ,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 ,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 ,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 ”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 、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5 、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 。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 ,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 ,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难经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帝内经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神农本草经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脉经关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8-121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