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处?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文是: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是: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在楚汉之争中落败,在摆脱垓下之围后逃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劝其急渡。羽曰:"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上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我,我有何面目见之?"遂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后因以"不肯过江东"称颂豪杰之士慷慨殉难的壮怀豪情 。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 、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 ,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 ,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 ,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 ,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
创作背景:
据载: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 ,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 ,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 ,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
1128年 ,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 ,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 ,深深自责 。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 ,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一说今河南淮阳 、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四年八月,项羽、刘邦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已相持两年多(参见成皋之战) 。项羽因腹背受敌 ,少食无助,被迫与刘邦订立和,以鸿沟(古运河名 ,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 、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 ,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 。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 ,十月为岁首),因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 ,楚军反击,汉军大败。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 ,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 。为其封地。韩 、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 ,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 、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
五年十二月,刘邦 、韩信、刘贾、彭越 、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 ,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 ,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 ,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 ,军心瓦解 。项羽见大势已去,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遣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迷路,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
点评:垓下之战 ,刘邦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 ,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 ,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 ,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 ,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垓下遗址 ” 即古战场遗址于一九八六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回答者:564783 - 经理 四级 11-13 19:54
过了又如何!
回答者:dyf7788 - 魔法师 四级 11-13 20:59
此是由于李清照的诗引起的。
她写呢“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而项羽在和刘邦交战失败后,带几百随从突围,最终
自刎在乌江边。当时有一亭长把他准备好船让他过到江东,让他卷土重来。但项羽觉得当年一起的兄弟 ,现在只剩他一人回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自杀。
李写这诗 ,是歌颂项羽的英雄气节,也讽刺当时苟安南方的南宋小朝廷 。
在李之后还有些人也做呢关于这方面的诗。有人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又一春”有人又认为“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的由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话出自: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 、韩信是“人杰 ”。
2.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 ,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 ,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 ,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 ,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 ,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 ,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 ,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因为李清照钦佩这样的男子汉 。
当初项羽带领八百江东子弟兵,横扫天下,百战百胜 ,可惜最后在垓下一战,输得精光,八百子弟兵所剩无几 ,于是认为没脸再见江东父老,放弃了回到江东,东山再起的机会 ,自刎于乌江之畔。
关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8-1241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