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从佛法来看,我人众生都是概念 ,究竟上并没有我人众生,只是因缘相续的名色法,因此“无我”就是说世界上本无我 ,但又因世间万物而有了我。通过修行,可以见到这个物质世界的最小组成单位,可以见到前世及来生 ,见证轮回,通过自己亲证亲见,达到解脱 ,具体阐述如下:
1、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我们晚上睡觉都做梦,梦里都很真实,仿佛身临其境,梦“醒 ”以后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可我们是真醒了吗 ,其实并没有 。我相,即是我执,也就是执着于眼前的"我"是真有 ,其实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 ,是不生不灭的。
2 、无我,小乘佛教是从,“缘起”的角度去理解的。无我 ,大乘佛教是从,“性空”的角度去理解的,合在一起叫做:缘起性空 。
3、无我分为观身无我、观受无我、观心无我 、观法无我。从色身角度来说 ,身体只是各种元素有机排列组合而成,但是却不能说一堆有机排列的元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 、就是鸡蛋、就是树木花草。
4、从解剖上来说色身就是组织 、骨骼、肌肉、器官构成的一个存在状态,并非真实 、并非固定,所以这个所谓的肉身的我只是一种短暂的存在状态 ,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所以从色身角度我们只能找到物质的堆砌,物质的堆砌不能说这就是我,这不够严格。
5、观受无我 ,在我们的感受上,所有的受都是由识促成的,受是必须依赖色尘和根的接触 ,又由识的分别计较而产生的一种虚妄的存在。因为些一感受本身就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他是诸多因缘和合下的一种虚妄短暂的存在现象 ,我们执著此现象,是在借用自性的能量在描绘和勾勒,贴加和重建这个感受 。
6、观心无我 ,我们说心是什么,佛教里把心叫做心识,也就是诸识和合而成的一些功用叫做心。所以心本无体 、无形、无相,只是由诸识的功能促成的一个功用。
7、观法无我 ,法是归根结底的一切运转的根本规则,万事万物的运转都是由种种法则约束和展开的 。所以佛的真身是法身,只要某法可以用 ,他的功用就可以借由法身的存在而长存不坏,这就是涅槃的恒常了。
扩展资料:
1、佛陀的存在并非是以色身的存在,或者感触上的存在 ,或者是心识上的存在,而是完全超越物质和心识,完全是抽象的 ,只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做了一系列的比喻和命名。
2 、佛有三身,根本的是法身 ,表现在外的是应化身。如释迦佛三千年前在印度的这次行走是应化身,就像天上的月亮只一个,而地上有水,大江、大河、湖海 、井池都可以倒影出月亮来罢了 ,我们不能说碗里的月亮不是月亮,也不能说碗里的月亮就是月亮 。
3、佛教认为,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现象组成 ,物质叫做色法,精神现象叫做名法。在具备禅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础上,修习四界分别观 ,之后在四界透明体当中,可以见到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色聚。
4、色聚是不断在生生灭灭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两类色聚 。通过智慧之光观照色聚 ,会发现组成色聚的8-10种究竟色法,这就是物质世界的组成方式。
参考资料:
无我,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 ,其中有四个道品,就是四念处,(四念处之一)就是观法无我。法,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物 ,包括抽像的心念和具体的事物 。
一切事物当中都无「我」,一切法无「我」,让我们正念观察 ,桌子这一法没有「我」,碗这一法没有「我」,表这一法也没有「我」 ,从根本上来说,没有「我」。
那么身心这一法也没有「我」。因为众生在迷,于本来无我的一切法中妄计为「我」 ,就是妄想计度,认为有我,所以举体都是生死 。
因为「我」妄立了 ,有「我」了,就得有为「我」服务的这一切,就是我所。「我」建立了,就得建立我所 ,这一切都是我所有,都是虚妄建立。
佛说一切法无我 。譬如说我们的身心,众生都约这个虚妄的身心计我 ,说这个身心就是我,我就是这个身心;说这个身心就是我之所在,我之全体。其实这个身心也没有我可得 ,都是众生的妄计。
我们先说我们的色身六根吧:眼 、耳、鼻、舌 、身、意,这叫六根,这六根就是色身 ,色身就是六根,六根是色身的别相,色身是六根的总相。
我们从头顶到脚底就是色身 ,它是六根的总相,眼、耳 、鼻、舌、身、意,是色身的别相 。我们人的正报身心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
精神就指有情众生都含有灵知之性,就指我们心--妄心说的 ,我们善性的发心 、恶性的发心和不善不恶性的发心,心有这三种形式,属于精神;物质就是地、水、火 、风四大 ,所以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
那么这二者是个什么关系呢?就是身心不二 。心以四大而住,四大为这个心所执持,互相的关系就这样。
比如说色身六根得到神识执持 ,就是得到这个心的执持,所以色身六根有增上作用:眼能观色,耳能听声 ,鼻能嗅香,舌能尝味,身能触 ,意识能分别。
如果我们的神识若离开这个色身了,那么色身六根就像一滩泥似地倒下去了,眼也不能看了,耳也不能听了 ,鼻也不能闻了,舌也不能尝了,身也不能触了 ,意识也不能分别了,就成为纯物质的了 。
那么,我们这个色身 ,先讲这个四大:地、水、火 、风,是以这四种物质组成的,地以坚为性;风以动为性;火以暖为性;水以湿为性。四大各有它的体性。
地以坚为性 ,我们这个色身从头顶到脚骨,筋骨皮肉,属于地 ,它以坚硬为性,因为有地大这种物质在我们的色身之内,我们才能够行、住、坐 、卧,这个色身才能够挺立 。
如果没有地大 ,这个色身就会堆下来,就像一滩泥似的,就不称其为色身了。这是地大。
火以暖为性 ,如果色身没有火,心、肝、脾 、肺、肾五脏功能就不能进行,血液就会冰冷 ,凝固成块,就不能够周运,吃进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 ,不能维持生命,所以必须得有火大 。
水以湿为性,光有地 ,地就是土,如果没有水和它相和合,那么它就散了,就起不到地的作用 ,所以必须有水。水以湿为性,有水滋润这个色身,血液、关节、脉胳 ,要不这个色身就枯干了。
风以动为性,这个色身有风,就是我们这口气 ,从头顶到脚底,五脏 、关节、脉胳都充满风,所以我们才能够运转 ,施为运动。
如果关节里没有风,手就不能伸,不能屈 ,走路、工作都不能进行了 。就是我说的这个话,也得有内风鼓舌,才能发出声音,如果没有气 ,声音也出不来了,这是风的作用。
那么地 、水、火、风这四种物质和合,就成为我们现在这个色身 ,是属于物质方面。这个色身是纯物质的地 、水、火、风,谁来执持它呢?
就是由神识来执持它,就是身随念轮 ,我让它说话,那么心让口说话,随善的因缘就说种种善话;随恶的因缘就说种种恶话 ,随不善不恶因缘说种种不善不恶话 。
我让它手举起来,它就举起来;让它放下,它就放下。所以色身的一切行为造作 ,都随着心念转,这就叫身随念轮。心是主宰,这就是四大色身和心的关系,妄身和妄心的关系 。
你比如说 ,这个风大,世间不叫风,佛教上叫风 ,管色身的这种物质叫风。揽外四大为内四大,这个风与外四大的风无二无别。
世间不叫风,叫气 ,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说有这口气能见闻觉知 ,能施为运动,应用无穷,能上天 ,能入海;如果这口气断了,就像一滩泥倒下了,什么也不能做了 。
这是世间的话。我们佛法不叫气,叫风 ,这个风是构成我们色身四种物质中的一种。风以动为性,从头顶到脚底,整个心 、肝、脾、肺 、肾这五脏 ,整个筋骨、脉络、血液里面都充满风 。
比如说我跟大家说话,大家的耳根所以能够听到我的声音,就是因为我有内风鼓舌 ,才能发出声音,如果没有内风的作用,那么我的声音发不出来 ,大家就不能听我说什么话,分别我话的意义。
另外,关节所以能够动作 ,就是因为关节都有风,风以动为性,所以让它伸它就伸,让它屈它就屈 ,让它放下它就放下,这都是风的作用。
我所以能转身,能够行住坐卧 ,见闻觉知,施为运动,应用无穷 ,都是风的作用。没有风,连身都不能掉转 。
所以临命终时,风刀割解 ,这个关节里有风,临命终时最苦了,像刀割关节一样 ,把关节鼓破了,风才能出去。所以风以动为性,是组成我们这个色身的一种物质,四大之一。
那么临命终时 ,说这个人死了,这个人没气了,整个从头顶到脚底 ,五脏、脉络 、筋骨,风都扩散出去了 。
扩散出去以后一种物质散失了,我们这减少了 ,没了,外面的风增加了,就是由内四大返回外四大。
佛在经里说 ,风是命根,风若散失了,没气了 ,人的这一期生命结束了,人就像一滩泥倒下去了,什么都不能做了,成为纯物。这就是风的作用 。
另外 ,色身有火,一般都是37℃,这个火跟炉中的火无二无别了 ,以暖为性。如果色身达不到37℃,没有暖性,那么心、肝、脾 、肺、肾的功能活动都不能进行。
没有风五脏活动都不能进行 ,血液不能循环,因为风以动为性,能发动五脏进行功能活动 ,血液进行循环,维持生命 。
同样火也起这个作用,如果我们的色身冰冷了 ,血液凝固不能循环了,心、肝 、脾、肺、肾没有温度了,那么它就不能进行功能活动了。
就像石油似的,你把它热化了以后 ,有了温度了,它才能通过管道流向远方。要不然血液凝固不能循环了,冰冷了 ,人就不能维持生命了 。我们吃进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了。所以得有火。
可是我们临命终时,不但风没了,这口气没了 ,这个人的身体也冰凉了,这就是我们的火扩散出去了。这两种物质散失了吧 。这时候,我们的血液水份一埋到地里 ,就分解了,渗到地里,流到江河湖泊里去了。
没有血液水份不行的 ,色身就会枯乾,像枯木一样,那能生活吗?这是三种物质,另外 ,身体筋骨和头发埋的时间长了,就变成有机肥料了,一拣那骨头 ,时间长了,几十年,一拿就碎了 ,时间长了和土一样。
所以我们这个色身份解以后,水归水,火归火 ,风归风,地归地 。所以佛说:四大非我,了不可得。身中四大各有其名 ,皆无我者,我既皆无,其如幻耳。
所以佛说:色身无我,我无色身 。那么哪个风是我生生世世那个色身的风呢?哪个水是我生生世世那个色身的水呢?了不可得 ,虚妄不实。就色身这一法,没有我,我也没有色身。
如果色身是我的话 ,就应该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实体,应该永远存在,真实是我 ,可是这个色身是无常的,刹那地在变化,在散失 ,坏烂 。
所以说,地以坚为性,水以湿为性 ,火以暖为性,风以动为性,这四种物质体性不一样,如果说地大是我 ,那么水大又是谁呢?
如果说水大是我,那么火大又是谁呢?如果说地 、水、火、风四大都是我,应该有四个我 ,但是地 、水、火、风体性不一样,所以也不成立。所以佛说色身无我,我无色身。
那么这个心呢?心也是无常的 ,心无我,我无心 。
所说这个心,眼睛看见桌子了 ,随即产生这一念心,说这是桌子,如果说这一念心是我 ,(应该)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实体,我永远是这一念心,可是现在这一念心没了,我现在又是跟大家讲话的心 ,那讲话的心和这是桌子的心,体性不一样。一会儿讲完话,我又去走路 ,又是走路的心,体性不一样。
如果说桌子这一念心是我,那讲话的一念心又是谁呢?
如果说走路、讲话 、桌子这一念心都是我 ,就得有三个我,但是体性不一样,也不成立。所以心无我 ,我无心;身无我,我无身,身心这一法尚且无我 ,我尚且不有,那么身心之外这一切又依谁而得建立呢?所以都是虚妄不实 。
众生都是妄想执著这个身心,都约身心计我,说最亲近 ,最了解,最挚爱的,因为有了这个我了嘛 ,所以一切都得为我服务,一切应当归我所有,所以互相之间引起心上的纷争、斗乱、危害 ,甚至互相杀伐,造成天灾人祸,导致无边的生死。
我们了达身心无我了 ,那么身心之外的一切更是虚妄不实,了不可得,所以我们就会于一切法得解脱。
观法无我 ,一切法无我,身心也是法,也是一种事物,桌子也是法 ,不但身心没有我,桌子这一法也没有我 。说身心是我,桌子是我所有 ,都是众生的妄想计度。
在我们不生不灭的本觉佛性上,既没有这个妄心 、妄身,也没有这虚妄不实的桌子。我们的本觉佛性 ,因为佛是在菩提树下悟明证得本觉佛性而究竟成佛的,所以称为菩提道 。
我们的本觉佛性离一切相,既没有烦恼相 ,也没有菩提相。所以佛是对烦恼说菩提,方便接引,烦恼菩提由心想生 ,我们不攀缘烦恼,烦恼也不可得;不攀缘菩提,菩提也不可得。
所以妄心若歇,无法可空 ,唯是一心 。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本平等,不可得 ,唯是一心。所以烦恼体性是空寂的,菩提体性也是空寂的,都是假名。我们但不妄想执著烦恼 ,也不妄想执著菩提,那么妄心歇处即菩提,就是本来心 。
我们妄想执著烦恼 ,去断烦恼,这本身又是烦恼;妄想执著菩提,生了种种妄心 ,这也是烦恼;我们但不妄想执著,烦恼即菩提,烦恼菩提本平等,不可得 ,唯是一心。就是发明一心的意思。
一切法无我,身心这一法尚且没有我,身心之外那更是梦幻泡影;身心尚且不成立 ,那么身心之外这一切更是无所依据。
人们都是在妄想执著这个身心,认为这个身心是我,我之所在 ,我之全体,所以对它种种憎爱取舍,妄想执著这个身心 ,对它有所住着,生了很多妄心;纷繁之事扰乱心神,不得安宁 ,烦恼 。
从根本上来说,身心也无我,无我我所,众生于无我的一切法中妄计为我。妄想计度 ,就是攀缘、妄想、执著,本来没有我,妄想地认为就是我 ,是这么来的。
如果身心真的有我的话,它应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实体,我应该永远存在 ,这个身心不会失掉 。
这个心是无常的,一会儿吃饭的心,一会儿走路的心 ,一会儿又是写字的心,无常。所以佛说观身不净,观身是苦 ,它是苦的体 、罪恶的体、生死的体。所以人们都是妄想执著性 。
现在我们学佛法,就是利用他帮助我们行道,对它不要强行主宰,也不种种滋养它 ,也不种种损坏它,随其自然,这样我们就于身心得解脱。从根本上来说 ,身心本来无我。
无论我们怎样妄想执著它,为它巧施设计,使手段 ,甚至斗乱危害,但是也没有一物可得,只能在这一法上建立罪业 ,将来循业受报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身心也得留在世间,由内四大返回到外四大。揽外四大而成为内四大 。我们的色身现在就当体即空 ,不是死了以后才空。人死了以后,水归水,火归火,风归风 ,地归地。那么我那个体上哪去得呀?不可得。
不是说死了以后才空不可得,就是现在、目前,当体即空 ,无我无所 。解脱就是当体,不是死了以后。当体我们认识以后就不妄想执著它,我们就能在这一法上脱罪出苦
关于“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又荷]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cshi/202508-127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又荷”!
希望本篇文章《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样理解佛教中的“无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