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曾国藩到底有多智慧?”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曾国藩到底有多智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纵观 历史 长河 ,祖先福泽绵延后代子孙最好的例子中,永远不会缺少曾国藩及其后代,而曾国藩的智慧就蕴藏在他给家人的书信中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 《曾文正公家书家训》 ,从中得到了很多东西 ,还找到了曾氏家族能够长久保持兴旺发达的一些重要原因,现在我就将我的所得分享给大家。
在清王朝晚期,曾国藩在朝中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长达二十年 ,创立湘军,但是他却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 ”,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无违誓言 ,去世后也只留下了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间房子 ,也未曾买过一亩田地。
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太老实了,还有人说他“笨”,不懂得为家人积蓄财产 ,不管儿孙以后怎么吃饭,这不是逼着家族衰败吗?
但这恰恰就是曾国藩的智慧之处!而且要知道曾国藩的240个子孙当中没有一个是败家子!而且很多人还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比如收回伊犁 、出使英法俄的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担任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的曾广铨、翻译家曾约农 、中国味道化学理论创始人曾广植 ,以及许多大学教授等,可见曾国藩对子孙后代教育之成功 。
平常人以为不给家族存些钱,后世子孙立刻就会穷困,但是从 历史 的事实、 社会 的经验看来 ,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 ,子孙一定会发达,曾国藩便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成功的。
曾国藩只留给子孙少量的有形财富 ,如少量银钱、房屋 、田地(相比于其他官员很少了),更多的是留给了子孙宝贵的无形精神财富,而这种精神财富比那些有形财富更珍贵 ,它可以长久地传承,是家族兴旺之源,正所谓“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为了防止后代出现败家子,曾国藩一直都在家训中强调勤俭持家,认为勤俭乃是保家的正道:
曾国藩对勤俭的理解和要求还不是空话、套话,而是对一些直观具体的“小事 ”进行要求 ,比如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就说道:“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 ,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 ,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 、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 ,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 。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 ,须一一为之”。
之所以在很多小事上都要求家人勤俭,是为了从物质和经济层面来影响家人的道德和精神层面,防止子侄后辈染上骄、奢、逸的毛病:
除了要求子侄后代勤俭外,曾国藩还要求家人必须要懂得谋生和多读书 ,其当时的具体做法就是“耕读传家”,但是耕读里面的耕字不能简单粗暴只理解为种地,实际上耕字既包括种地 、经营田产 ,也包括其他谋生手段,如做生意等 。让子侄后代多读书和掌握谋生手段,在曾国藩看来是至要至要 ,值得千嘱万嘱的大事。
可以说正是因为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这种敦敦教诲,才使得她的子孙后代能人辈出。
由曾国藩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问世时定价很便宜 ,而利息却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两万两 ,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的,就可称为富家了。
而曾文正公却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在他逝世后多年 ,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 ,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 ,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曾文正公却不肯做 ,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子侄后代陷入娇奢,迫使他们自力更生,掌握谋生的手段 。
而那些和曾国藩同期的大多数达官显贵们 ,都以为积累钱财,多买些田地房产,便能够使子孙有饭吃,过得幸福 ,所以拼命想发财,但即使其在世时给儿孙挣下了几十万两白银家产,其死后不超过三代 ,家产基本就会被全败了!其子孙能读书 、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难得一两家 ,万贯家财就如浮云散尽。积钱多的,反而使得子孙没饭吃,甚至连子孙都灭绝了 ,而不肯取巧发财的曾国藩家族子孙反而兴盛,代代都有兴旺的气象,这便是曾国藩的智慧之处。
关于“曾国藩到底有多智慧?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7-81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曾国藩到底有多智慧?》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曾国藩到底有多智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曾国藩到底有多智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纵观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