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无欲胜利法(关于无欲胜利法的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无欲胜利法(关于无欲胜利法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翻译:先敌使用权谋 ,敌人有力量也无法使用,先敌使用武力,敌人有力量也无法抗拒 ,所以用兵最好先发制人 。
出处:《尉缭子·战权》
《尉缭子》从人性论的视角考察了人的心理,提出了不少精辟治国思想,如“民非乐死而恶生也” ,“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器用不便则力不壮;刑罚不中则众不畏”,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尉缭子经国治军思想的总纲领。
《尉缭子》受到《六韬》或者当时其他黄老道家治国理论的影响,提出治国应当使人无欲 ,无欲则没有争夺,没有争斗就没有犯罪和战争,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即“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则欲心去 ,争夺止,图图空 ”。
扩展资料:
本篇指出兵少可用权谋,兵多可用力胜 。主张先发制人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者无之 ,无者有之”,使敌人摸不清我之企图。反对“轻进而求战”,也不求“必往有功 ”。
主张根据情况,见到有胜利的把握 ,然后决战,所谓“意往而不疑则从之,夺敌而无前则加之 ,明视而高居则威之,兵道极矣 。”
最后指出:军事行动要严守秘密,作战行动要有节制 ,战场纪律要严格整肃,朝廷决策要高明,将帅选拔要慎重 ,进入敌人国境要迅速而突然,这样就有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尉缭子》的思想大体上接近法家,反对孔孟的亲亲原则 ,主张用严刑峻法治国和治军,某些思想显得非常残暴,全文处处可见“诛杀 ”这样的词汇,并且大力倡连坐保甲制度。
有意思的是尉缭却非常推崇德 、仁义 ,提出“兵者,凶器也 。争者,逆德也。事必有本 ,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告诫君主“杂学不为通儒” ,言外之意他的理论才是最有用的理论。
百度百科——尉缭子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没有看懂,麻烦讲解。 谢谢
在佛教中,如何覆灭自己的嫉妒心?感觉自己嫉妒心好强呀!
不管哪部佛经 ,都是教人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 。
如何克服嗔恨心
修学佛法,勇猛精进 ,一心向道,倘若遇到不如意、逆境时,当下嗔恨心不起,脾气不爆发 ,又能转境,心地如如不动,此人已证无生法忍 ,是多生累劫修证而延续而来,加上今世殷勤多闻参悟,步步正觉 ,分秒涅槃,是故有此庄严妙果诞生。
不如意之境难忍难修难行证,因此内心便生起嗔恨心 ,发大脾气,令你形象破坏,损你德行 ,自伤心地,污秽佛性,又与人结恶缘,人人见之而避开 ,由此可见动怒嗔恨,有损己德,亦伤对方 ,来世感召阿修罗果报。在道理上,佛弟子应如是正见深入体悟;在行证上,应切实奉行忍辱行 ,虽然忍辱行是非常难行的,但也由不得你不如是精进安住,何以故?因为修行者要证菩提 ,得法身,登涅槃,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代价 ,怎能得到清净庄严的菩提果呢?十方三是一切诸佛三大阿僧祇劫的勤修梵行,庄严福慧,也是要付出难以形容的代价所换得,甚至牺牲生命 ,奉献身心给予一切众生的需求,一一心甘情愿,其忍辱负重的心情担当众生的罪业 ,其苦、痛 、哀、伤、忍 、悲、愤,乃至度生慈悲喜舍的内心深处,也唯有诸佛自己冷暖自知 ,这都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与奉献牺牲的精神,方得究竟涅槃 。正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陀是也!
的确嗔恨心实在是不易忍受的 ,脾气不发也难,所以佛陀在经典上常提到修忍辱行,是一切法门中最难成就的课程 ,现今引经叙述如下:
佛遗教经云:“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 ,乃可为有力大人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 ,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 ,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 。劫功德贼 ,无过。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 ,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 ,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
若欲降伏嗔恨心与脾气法门有无量,今举十则与诸君共勉:一、把对方视同一尊未来佛来看待。二 、此人乃无始劫来 ,曾经做过我父母兄弟姊妹眷属。三、嗔恨与脾气百害无一利,先伤及自己的心灵,污染自己的自性 ,而后才伤害对方。四、只有广结恶缘,因果必然回圈,终究自作自受 。五、十方诸佛皆顿断嗔恨而成佛 ,我辈亦当如是。六 、净化嗔恨是菩提,任性纵容嗔恨与脾气,是堕落沉沦之因 ,果报在三途。七、成就佛道,没有天生势迦,自然弥陀,我人欲成就佛道 ,亦当付出相当的代价,毕竟天下间没有不劳而获之美梦 。八、嗔恨心是六道中之产物,佛道中无比污秽不净之嗔恨心 ,没有理由存放在修行人的八识田中。九 、嗔恨心净化顿断,是成就四圣的根本。十、佛佛道同,法法平等 ,法无有比,绝待故,当下嗔恨之性即是菩提性 ,性本无二,只是迷悟有别故,若悟中道不二门 ,渐修渐行渐成佛道 。
1.如果嗔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嗔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嗔心的话 ,你为什么也生嗔?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2.平常这个人本质是善良的,遇缘对你嗔心 ,也不用对他嗔,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为遇缘让他心情想不开 ,情绪不稳定等等因素,让他生气了,你不必为他的生气而生气 ,因为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3.棍子打我,直接让我痛苦的是棍子,应该嗔棍子;可是棍子是由人拿的 ,应该嗔人;可是人是因烦恼所使的,所以应该怪烦恼不应该怪人 。从受苦的因,一层一层推出烦恼。一个人骂你的时候,你不要嗔音声 ,因为你听那声音不舒服,所以你讨厌那音声,往前推是人骂的 ,人是烦恼令他骂的;话说回来,是烦恼的问题。
4.别人嗔心损害我,是我以前已经造的业报 ,比如西藏的现状,是往昔这批人对另一批人造业,接着遇到当下的一些因缘 ,感得今天西藏这种果报 。从大处整个国际社会,小处到个人的业报,根源主要是往昔业因所致 ,所以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要有业报观、消业想。
5.别人用刀子跟棍子伤害你的时候,你会痛苦,然而这痛苦只是刀子与棍子带给你的吗?因为你的身体很容易落入痛苦的苦性中 ,你的身体本身就是苦性,如果你今天身体是铁的话,棍子打了怎么会痛呢?不会痛你就不会嗔心。事实上 ,会痛不是棍子与刀子的问题,而是因为身体是苦性的,所以你才会这么痛苦 ,苦因其中一分是你的身体,不只是外在因缘而已,因此不应该嗔因缘。
6.嗔心时似乎有一个嗔心的物件如箭靶一样 ,当我们生气时,好像物件很真实 。他骂我 、我骂他,彼此互骂 ,好像很真实,事实上自他都缘起,你要嗔那一个?是嗔自己或是嗔别人呢?想回来都是缘起,这道理你要多想 ,否则境界来时你一定想不到。
7.别人的心思模式不调伏才会心生痛苦,如果你观念正确,痛苦不会来的 ,是由错误的烦恼观念产生的。因此你自愿取受烦恼是错误,要嗔,嗔烦恼 ,不要嗔怨敌,因为这是源于你错误的心思模式与观念 。
8.对方由于我过去曾造过业,对方才嗔心我;如果对方嗔心我 ,将来还是有业报的,所以事实上是我害他,不是对方害我 ,让他未来感得更多痛苦的因缘是我提供的。应想当对方嗔心我的时候,是我害他,不是他害我。
9.缘敌人可以修悲心与忍辱,所以敌人是我造善的因缘 ,我却变成敌人造恶业的因缘,因此我是他生嗔心的境,让他痛苦 ,恩泽很小,为什么要嗔他?敌对我恩重,我对敌恩小 ,是我伤害他的,那怎么可以再对敌人嗔心?
10.对方对我嗔心,我不能忍受 ,那么我对他们嗔心,他们怎么可以忍受,这是同理心 ,所以为什么要嗔?
11.为亲友努力是今生利益而已,为亲友被伤害而嗔心的话,下世堕三恶道,所以没有意义 ,谁都不会怀念的,业是各报各的,要付出 ,但不要愚痴付出 。饭没有让我们会饱的意思,但吃饭会饱;意思是怨敌没有让你修忍辱的意思,但是你缘敌人还是可以修忍辱的 ,这功过要想一想。
12.对方是愚痴所自在,因嗔心而作嗔行,若我还嗔这个人的话 ,我即是愚痴。你骂对方,而他生气是愚痴,你自己也生气 ,那不是你也更愚痴吗?你让别人生气已经对不起了,你对别人的生气又生气就更对不起了,不管对方是不是无厘头生气,如果观众生过失的话 ,佛陀也不会成佛的 。不管对方怎么样,我都要修我自己,佛陀是大悲不舍才管我们 ,否则如我们这种模样,佛陀早就跑了,因为众生不听话。我们有时很狡猾 ,看对方的时候,认为对方作的不可以,如果自己碰到同样的事情时 ,很会原谅自己。所以对方因愚痴所自在,我们又嗔别人不是也愚痴吗?
13.我们被别人骂,是重罪轻受 ,舍百得千--我现在是人道,被对方骂还有佛法可以转念,将往昔感得地狱、畜生道的恶道果报提前在人道受报;如果我是一只狗的话,都没有一点佛法的想法时 ,我被嗔心时,我会很痛苦 。不要讲畜生道,有些老人家一生风光 ,到临终的时候,病苦折磨又很贪著又没有佛法,他有多痛苦你知道吗?很清楚的看到 ,有佛法的人比较可以面对逆境,没有佛法的人就不是这样一回事了,各位要赶快准备 ,不然到时候就不是这样了。
14.你被对方嗔心是因为你有贪心,贪是底子,嗔是表面 ,贪是根本因,嗔是直接因。对方会嗔心你,因为它有贪著;他不得所贪,所以才嗔心的 ,每个人亦复如是。
15.心不快乐才会嗔心,心量太小太狭隘才会嗔心,所以是你的过失 ,不是别人的过失 。一个人容易嗔心,表示心量很小,被别人嗔心的时候就生气 ,不是心量很小吗?说多有修行,没有人会相信的。
16.嗔心的过患就是让以前的善行减小,后来投生三恶道 ,所以要想一想。多修忍辱,否则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划不来的 。
17.当敌人受到别人赞叹时,不必要嫉妒与心不快乐;或许敌人被赞叹的时候,你还要加入赞叹敌人的行列,这样就容易修四摄善法 ,易成度他的方便,问题是我们有这样的心量吗?当下你讲得出来吗?而且各造各的业,你无心而说赞叹语 ,有无心的果报,对方因你的赞叹而心放下,是对方造放下的果报 ,不问效果如何,自己有没有修是重点。不要从暂时的利害关系看问题,要从根本看问题--他是众生也想离苦得乐 ,也需别人的赞叹与鼓励,只要是众生,他作对了 ,我们就要赞叹与鼓励。如果从利害关系看问题的话,会没完没了的,赞叹其实并不会那么困难 。对敌人不能生起赞叹是因为你心不平衡,还有嫉妒、我爱执等烦恼心 ,这就是你讲不出口的原因,应慢慢从意乐作起,后才行之于身口。有时对同性者 ,还可以给他拍拍肩赞叹他。
18.即使三宝被毁谤,你也不要嗔心,别人没有能力毁谤三宝的 ,三宝不会被毁谤的,所以破坏佛教的人,都不必对他嗔心 ,你又何必嗔心,因为只有可悲众生,没有可恶众生 。所以对方不对 ,是可以不用认同,但是生嗔心只是自己损害,对他人也没有什么伤害的,三宝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毁害 ,而没有三宝,何必嗔心。
19.天天一大早就修四无量心,修慈悲喜舍--愿众生一切罪苦都成熟于我身等等 ,敌人也在众生里面,如果嗔他 、不喜欢他,你不是欺骗吗?这是很羞愧的事 ,要忏悔。
20.让众生得乐而求成佛,他已经得乐,你为什么又不欢喜而嗔心呢?以敌人而言 ,你不是发愿度他想成佛吗?敌人自己很努力的得到快乐,你为什么不快乐?
21.信誓旦旦要成办利他,他自己成办利他应该随喜 ,为什么还要嗔心?
22.如果敌人得到不好,你欢喜;得到好,你不欢喜,其实你有损害到敌人吗?是自己愚痴 ,他不好你欢喜,他好你不欢喜,那都是在满足你的烦恼而已 ,因为只有烦恼会满意,这样才可以继续轮回 。
23.受别人赞叹是贪著美名,有时别人赞叹你 ,还自以为了不起,生起我慢而轻视别人,别人比你好你嫉妒 ,比你不好你我慢。所以被别人赞叹要小心,不要以为自己很行;话说回来,你与菩萨比较 ,你又如何?差远了!你还有夸赞自己的心吗?如果你想,对方赞叹我的时候,想对方很会修行,懂得功德见功德 ,不见过失,能见别人的功德为功德,随喜他的赞叹 ,这样就没有过失,如果觉得了不起就成为过失了。或者分享观,愿我被赞叹的快乐分享给有情 ,也可以愿对方与我有一样的功德,这是一念之间。
24.如果有人毁谤我,可以让我不生我慢 ,离开怖畏,生起出离心,可以让我产生去除自己烦恼的因缘 ,遮止我入三恶道的门,为什么不感恩呢?假如有逆缘,这部份要从新定位,学佛就是要用法转念及转心 ,这价值与上师的价值一样;他会帮助我遮止烦恼与恶行,为什么不接受呢?平常不串习不习惯,对不合理就受不了 ,这样的话,佛法去那里了,这是要有方法的 。
25.我是只为了解脱成佛 ,我不需要别人赞叹我的名声;一旦有人毁谤我,更珍贵他。
26.有人说:我被别人毁谤是让别人损害我的福报,假如别人毁谤你 ,以为你的名声会比较不好,名声不好供养就比较少,福报就不能得到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固然别人毁谤你会让你名声不好,智者也不会因为你被别人毁谤就认定你怎样的,这是愚痴者的谣言,谣言者止于智者 。福报会不会减少 ,是靠自己去累积的,不是因为别人的关系,别人的毁谤是增加你的福报 ,不是减少你的福报,理由是:敌人是让你修忍辱的最好机会,忍辱的修行是最好的积福。所以敌人是让你积福的 ,不是损福的。
27.任何事物都可以生果或有利益性的,因为因是生果的条件;因如果是生果的主因的话,表示因有其利益性 ,如乞丐是让你生布施的顺缘 。一样的道理,敌人是帮助你生忍辱的顺缘,不是损害你的 ,是帮助你的;可是怎么在对敌人时,我们很痛苦、闷烧锅,怎么回事呢?没修。
28.一般而言,布施比较容易 ,因为乞丐比较多,忍辱不好修,因为本身不好做 ,要合理还要不嗔。嗔心的物件是要认识者及有利害关系的,所以物件少才珍贵,这么稀少的嗔心物件 ,好不容易出现一位,你还跟他嗔心回去,都没有一点珍贵想 。碰到吵架的因缘 ,好好想一想,因为难值难遇,所以我要藉著因缘好好修行 ,一碰到吵架就吵回去,那就太不懂得把握机会了。忍住不嗔必有道理,否则你如何忍住不嗔?所以要想道理。
29.有需要别人对我们嗔,因为需要忍辱;意即 ,我们非常需要嗔心的人出现,理由是我们非常需要忍辱 。
30.修忍辱功德或福报,也要回向给敌人 ,因为敌人不惜因果来骂你,让你有修忍辱的机会,所以你要回向给他 ,没有一位物件让我们修布施或修忍辱的话,我们修什么呢?因为有一位让我们布施的人,所以我们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我们布施的人。一样的道理 ,忍辱也是如此,众缘和合的善行,回向给众缘才对 ,因为并非一个人的力量所产生的。愿此你修忍辱的功德完全回向对方不要嗔心了,希望对方心能调伏,感恩对方不惜堕三恶道的果报,让我成就忍辱功德 ,这恩泽很大,我要感恩他,希望他也与我一样这样修。要这样回向 。
当一个人心柔软到不能柔软、清净到不能清净的时候 ,对方会不好意思骂你。具善巧的言说 、柔软的心肠,一切都会改变的。修行不是寄望别人才要修,因为不可能 。不是别人合理我才要修行 ,而是别人不合理我才要修行,欢迎不合理的境界光临,要接受不合理的境界 ,才是主要的所缘境。佛法告诉你顺逆境都可以掌握你的心,佛教的生起功德之因是在任何境界里面--自净其意。当一个人心很平静才能有勇气,一个有道理的人才可以面对一个没有道理的人 。息灭纷乱而委屈自己去忏悔的人 ,是智者。以利他心而言,这是护念他意。众生对我们而言,都是境,我们要以缘为师 ,对境练心 。
31.并不是我太厉害而修忍辱,是因为敌人才让我修忍辱的,所以不是我很会修行。
32.如果只想:敌人对我只有伤害行 ,则你要想道谛是亲证空性的心,道谛也没有想要利益菩萨的意乐,灭谛是法宝(无为法 ,没有心),它也没想让人利益的动机;灭道二谛是法宝,有法宝的人即可得救。也就是 ,虽然灭道二谛并没有想让具有灭道二谛的人得功德的动机,可是这两个法宝可以让有情离开轮回苦 。又如手表没有想帮助你的心,可是它帮助你看时间;一样的道理 ,敌人是没有利益我的心,可是缘著敌人可以得到忍辱的福报,所以应该恭敬。
33.有人说:法宝没有利益我的心,可是它也没有损害我的心 ,敌人却有损害我的心。这说法也不不对。要想如果敌人是以利益心而伤害我的话,就不叫敌人了;所谓敌人是以损害心与行为伤害我才称为敌人 。医生治病的时候,他也是给你割手割脚的 ,你不会说他是敌人吧,理由是医生是利益心而作的。所以可缘著敌人而刻意修习忍辱,因此 ,敌人没有利益我的心,反而只有伤害我的心,虽是不同于法宝 ,但还是应该修忍,会渐得利益的。
34.对自己起恶心、伤害的人是损害、生气的物件,这并没有错 ,可是如果缘著对方可以修忍辱的话,因为很难修,可以把敌人安立为正法想,正法很难修的 。同理 ,敌人也是正法。
35.功德成就靠佛的资粮田与众生的资粮田,缘著佛的资粮田起信心,缘著众生的资粮田起慈悲心 ,缘著敌人可修忍辱,所以要好好珍惜,如《入行论》说:成佛一半靠佛 ,一半靠众生。众生有两个靠山--佛与狱卒(执行恶报的阎罗王),所以要确立众生很珍贵的想法 。
36.遇到因缘损害我的时候,生起忍辱的话 ,短暂可以得到相好庄严,忍辱心强的人,外相比较庄严 ,究竟可以成就佛的色身。譬如阿底峡尊者说:我生生世世得遇善知识的摄受,是因为我修忍辱的关系,相好庄严故。圣者没有恶分别心、差别对待,可是教化的时候 ,比较庄严看得顺眼,比较容易被度化,因为众生会生欢喜心 ,这是天性 。
37.成就断一切过失 、圆满一切功德的佛果,一半靠众生一半靠佛,只有对佛恭敬信心 ,对众生恶劣对待,是不对的,卑鄙的。对师长三宝很恭敬 ,对莲友很不好,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38.大悲心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有苦也安乐 ,缘著乏乐具苦的众生,才可以拔苦予乐 。所以你碰到嗔心的众生,为什么不修啊!这样子的反予加害是没有道理的。
39.对生嗔心众生生起忍辱,是对佛陀最欢喜的供养。诸佛菩萨最初发菩提心 ,中间积福慧二资粮,唯一的目的是为利益无边众生,成就佛果。所以已成佛、将成佛、正成佛的世尊 ,唯一为的都是众生的利益,唯一的利益处的有情极为珍贵,你伤害众生的时候 ,又皈依三宝,佛不会欢喜,佛会觉得你很可悲 。一方面供养佛做百千万的功德 ,一方面对佛珍爱的众生伤害,这怎么可能相应呢?这违背供养处的意思。所以任你利益多少众生,佛欢喜;任你损害多少众生 ,实际上是与佛不相应的。应从意乐上不伤害到加行上执行,由护念三宝观而护念众生 。
40.要了解敌人是修忍辱的所依事,因此要有损害的有情,进而卑下居 ,想我好差,应视众生极为珍贵。
41.可悲 、可怜众生,是圆满功德唯一来源。
42.特别对敌人修慈爱心、忍辱 ,是最好正行的供养,也就是功德供养 。
43.你缘著敌人修忍辱,不嗔心的话 ,能得自利,可以遮止将来生起的损害;换句话说,现前是忍辱 ,未来不会再受害。因此,是为了现前与将来不受损害故,所以必修忍辱。
44.世界是相互依存观待的 ,是地球村,众生同体,互相帮忙,地球上没有必要有敌人 ,一切都是同体支分,这是以巨集观而看待 。
如何降低自己的嫉妒心?是人都会嫉妒别人,只要你能把自己的嫉妒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不让嫉妒心驱使你去做一些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的事,那也没关系
如何抑制自己的嫉妒心.?你看这样行不?
1. 罗列使自己感激不尽的事,与人为善 ,不要怀恨,用童心拥抱生活,用成熟理解生活 ,懂得感恩,善待曾善待过你的人
2. 发展你的兴趣爱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3. 与他人建立联络,多和亲朋好友谈心,人的精力有限,想做的事却很多 ,减少不必要的人际约束
4. 喜欢并爱护自己,别老想给别人好印象而刻意改变自己,有意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5. 和卓越竞争而不是和人竞争,进步才是最大的胜利;与自己较量而不是和别人较量,战胜自己才是最大的赢家
6.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 ,选择人生中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爱的人
7. 消除敌意与侵略性,尝试与别人合作而不是单独竞争,对问题当机立断 ,随机应变
8. 学会闲聊和关心别人,别把自己看的太重,尽量不要给别人自私的感觉
9. 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发牢骚 ,不要总是把事情看的很严重,不要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罪于自己,不断寻找新的嗜好,关心新近发生的时事和身边的新鲜事
10. 广交朋友 ,积极做人,多与积极者交往,尽可能少与消极者接触 ,除非你能改变他否则你就要被他改变,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
11. 热爱生活而不是它的报偿,对生活充满新鲜感 ,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12. 在自身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找个时间去寻欢作乐,比如节假日去旅游 、到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去远足
13. 你把事情做的很好或者取得成功时 ,为自己庆祝一下,即使宴会只有你自己
14. 帮助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会使你快乐 ,尤其在别人处于困境中时,“患难见真情 ”,你获得的将会远远大于你的付出
15. 不要歪曲别人的批评,要知道能亲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正面的客观的评价是多么的难得 ,应心平气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 参加适度的、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 ,早起十分钟,一定要坐着吃早饭
17. 尽量使自己保持忙碌状态,消除紧张与恐惧
18. 知道自己能做的和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不要害怕面对自己有限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 ,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19. 学会使自己心平气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小事不要过分计较 ,难得糊涂嘛
20. 行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好恶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
21. 祛除那些对你来说是负担的东西,停止做那些让你觉得无味的事情
22. 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 ,承认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要有宽容和谅解的胸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走极端,禁绝怒食
23. 尝试做一些新鲜事 ,来丰富你的生活,放弃不太重要的事情,听音乐、看书读报是增加兴趣的最好方法
24. 明白良好的动机未必会带来良好的效果 ,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
25. 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不要自己跟别人强加比较,更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不要在生活琐事上与人攀比
26. 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追求成果而不苛求完美,养成胜利心态,但不能高高在上
27. 把压抑及时发泄出去 ,不顺利时可以自言自语,进行自我安慰
28. 制定可行的目标,把大的专案分成较小的 、能干得了的若干小部分 ,这样每做完一部分都会有成就感
29. 算算你的得意事,想象自己正在成功,回忆过去的辉煌 ,而不要理会你的烦恼和不如意,不要对往事耿耿于怀,不要为自己的正当行为内疚
30. 下决心改变你不欣赏的规矩 ,最好是大家的都不欣赏的,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要怨天尤人 ,不要总忧虑将来 ,车到山前必有路
31. 在感觉疲惫之前就休息,请记住:休息不是浪费生命,它让你在情形的时候做更多高效率的事情
32. 上床就睡觉 ,不要考虑别的事情,有心情的话可以开个睡前的“卧谈会”,但不要因为过度兴奋而影响了睡眠
33.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如何克制自己的嫉妒心?
妒忌心,又称为"红眼病".
对于治疗妒忌,不应属于心理学上的范畴.
只能采取措施逐步改善:
(1)心理平衡法.人家比你好,你就找出比他好的一面,然后扯平.
(2)自我安慰法.也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
(3)另外也可以让自己觉得无所谓,你越看重某样成绩,那么你就会越妒忌,你不看重某个东西,那么也就无所谓了.
(4)要多见识,多开阔心胸,一般来说没见过世面的土财主比见过世面的更容易妒忌.
(5)如果是自己的朋友的成绩,那也就是你的成绩.毕竟朋友的快乐也是你的快乐,你们是好朋友嘛.
嫉妒心是人人都有的 ,只有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没必要太过在意。如果因为嫉妒,让自己陷入苦恼、影响到和他人的相处 ,就应该警惕了。
首先,要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可能是能力的差距,也可能是家境、相貌等方面的差距,不要看着别人好了 ,就认为自己也应该那样 。更多地看到别人成功背后的努力。
其次,把别人的所得当成自己进步的动力,如果别人的成功,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复制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可以尝试。
再次 ,如果别人的成功是因为运气 、关系等不可复制的原因取得,就接受这一点,不要为不能改变的事情而烦恼。
如何控制自己的嫉妒心?嫉妒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一个充分自信的人根本不屑于拿自己和别人对比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别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可羡慕嫉妒的,因为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每一个人的人生也都是苦乐掺半的 ,自卑的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的乐自己的苦,又因为自卑认为自己无法获得对方的成功,再加之他们惯躲藏的心理 ,内心就容易变得阴暗扭曲。
避免嫉妒的关键是建立自信,走出自卑者狭窄的小世界,培养建康的爱好,多与人交往 ,让自己的心态阳光起来 。
让自己动起来,把心静下来,问问自己有什么可以嫉妒的 ,一切就全会控制的。
万事想开点,不要计较的太多,换一个方位思考 ,或许自己其他方面比他还好!
如何平息自己的嫉妒心?心里好急自己也好想找到工作~ ...嫉妒使我们的思想禁闭起来,没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吸收效果 ,结果是除了怨恨,我们变得一无所获。嫉妒...
我嫉妒心好强我觉得你应该好好学习
准备中考
也许可以把他们看的淡一点
自己开心就好
不用关别人怎么想
怎么做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 ,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 ”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 、愚蠢 。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 ,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 ,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 、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 ,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但尽管如此 ,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观 ”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 ,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 。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 ,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 ,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 。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 ,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关于“无欲胜利法(关于无欲胜利法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8-100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无欲胜利法(关于无欲胜利法的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无欲胜利法(关于无欲胜利法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欲胜利法(关于无欲胜利法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