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刘禹锡《忆江南》的中心思想”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刘禹锡《忆江南》的中心思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中心思想:写作者的惜春之情 ,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
《忆江南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词作品 ,原文为:
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其二
春去也 ,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译文:
其一
春光去时离情依依,像在感谢留恋她的洛阳人。柔弱的柳条随风飘扬,像举起衣袖告别离去的春;丛生的兰花被露水沾湿 ,像惜春的泪水湿透了罗巾;那伤春的美女独坐庭院,望着柳和花将愁眉皱紧 。
其二
春光正在离去啊,都来珍惜这阳光灿烂的暮春天。那小溪的潺潺流水上 ,还漂浮着美丽的桃花花瓣;最好是默默无语地看呀想呀,沉醉在竹叶酒的酒杯前。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春景,只盼天天遇上万里无云的晴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 。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 ,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主旨赏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 ,柳 、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 ,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 。
第二首的主旨是惜春,其抒情线索十分显明 ,抒情的中心非常突出。前两句在词意上是一层转折,次句的“艳阳年 ”与第三句的“桃花流水”在字面上也构成一个转折,两个七言对偶句与结句在虚实关系上又形成一个转折 ,通过这层层转折,层转层深地传出了充溢在词人心头的“惜春”意绪。
百度百科-忆江南二首
北宋● 秦 观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 ,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亿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携手处 ,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此词为作者处州(今浙江丽水)为监洒税官时所写 ,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
据处州府志云 ,处州城外有大溪,岸边多杨柳。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春去春回 ,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 。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 、城郭旁 ,悄悄地退却了。二月春尚带寒,“春寒退”即三月矣,于是词人写道:“花影乱,莺声碎 。”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 ,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 ,便觉高度凝炼。其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呖呖,以一“碎 ”字概括 ,已可盈耳;花影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 。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 ,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并题了五首诗。
“飘零”句以下,词情更加伤感。所谓“飘零疏酒盏”者 ,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花 ”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 ,腰围瘦损,衣带宽松也 。明人沈际飞评曰:“两句是汉魏诗诗。”(《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 ,故能做到柔而不靡。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 。所谓“碧云暮合 ”,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这一句是从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化出,表面上似写怨情,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 ,然细按全篇,却又不似。朦胧暧昧,费人揣摩 ,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而是深感蕴藉含蓄。
过片转而写昔 ,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 。西池,即金明池 ,《东京梦华录》卷七谓汴京城西顺天门外街北,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 ,略无虚日。《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诗注云:“元祐七年三月上已,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 ,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 。”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鵷鹭同飞盖 ”一句,把二十六人同游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鹭者 ,谓朝官之行列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 。飞盖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 ,飞盖相追随。”阳春三月,馆阁同人乘着车辆,排成长队 ,驰骋汴京西城门外通向西池的大道上,多么欢乐;然而曾几何时,景物依旧 ,而从游者则贬官的贬官,远谪的远谪,俱皆风流云散 ,无一幸免,又是多么痛心!“携手处,今谁” ,这是发自词人肺腑的情语,是对元佑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然而词人表达这种感情时也是极含蓄委婉之能事 。这从“日边 ”一联可以看出。“日边清梦”,语本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王琦注云:“《宋书》:伊挚将应汤命 ,梦乘船过日月之旁 。 ”少游将之化而为词,说明自从迁谪以来,他对哲宗皇帝一直抱有幻想。他时时刻刻梦想回到京城 ,恢复昔日供职史馆的生活。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梦想如同泡影。于是他失望了 ,感到回到帝京的梦已不可能实现 。着“镜里朱颜改”一句,更联系自身。无情的岁月,使词人脸上失去红润的颜色。政治理想的破灭 ,个人容颜的衰老,由作者曲曲传出,反复缠绵 ,宛转凄恻 。
开头说“春寒退”,暗示夏之将至;到结拍又说“春去也”,明点春之即归。两者从时间上或许尚有些少距离,而从词人心理上则是无甚差别的。盖四序代谢 ,功成者退,春至极盛时,敏感的词人便知其将被取代了 。词人从眼前想到往昔 ,又从往昔想到今后,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测 ,一种巨大的痛苦噬啮他的心灵,因此不禁发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的呼喊。这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逝去 ,同时也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了。“飞红”句颇似从杜甫《曲江对酒》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化来 。然以海喻愁,却是作者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从全篇来讲 ,这一结句也极有力。近人夏闰庵(孙桐)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 。 ”(俞陛云《宋词选释》引)。
这首词以春光流逝、落花飘零的意象,抒写了作者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 ,读来哀怨凄婉,有一咏三叹之妙。
关于“刘禹锡《忆江南》的中心思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8-1024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刘禹锡《忆江南》的中心思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刘禹锡《忆江南》的中心思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刘禹锡《忆江南》的中心思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