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求全祖望梅花岭记翻译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全祖望梅花岭记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一、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 ,(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 ,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 ,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 ,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碌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
被(俘)押到南门 ,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 。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 ,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 ,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 、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 ,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 。
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 ,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 ”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 ,(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
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 ,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 ,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 ,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 ” 。
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 ,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 ,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
史可法的坟墓旁还有镇江姓钱的烈女之墓 ,也是乙酉那年在扬州,计五次自杀才得死去,自杀时告诉父母要将自己火化,不要将尸骨留在这污秽的土地 ,扬州人就把她葬在这里。江西人王猷定、陕西人黄遵岩、广东人屈大均曾为她作传 、撰铭、写哀词。
但还有未能全被表彰出来的:我听说史可法的兄弟从翰林学士史可程以下,还有好几人,后来都到江都祭扫史可法墓。
正逢英山霍山义军失败 ,捉到了托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将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让史氏门中的男子和妇女都来辨认 ,这时史可法的第八个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轻漂亮,为他守节 ,也出来看这个托名者,大将军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强迫娶她 ,夫人自杀而死 。
当时因为她出于大将所逼,人们慑于势而不敢表彰她。
可叹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降清,在国家沦亡之际 ,不能保持节操,而写奏章谴责他,怎会知道在自己死后 ,竟然有弟媳妇凭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辉绩呢?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 ,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祀的位置,还应当另外建一室来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辈。
二、原文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
五日,城陷 ,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 ,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 ,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 。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 ,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 、霍山师大起 ,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 ,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 ,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
即如忠烈遗骸 ,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 ,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 ,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 ,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 ,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 、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 ,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 ,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 ,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 ,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 ,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 ,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
三 、出处
《梅花岭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明亡百年以后 ,全祖望登上梅花岭,怀着崇敬的心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记叙了史可法以身殉国的悲壮事迹 ,歌颂了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忠烈行为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用文字为这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 、作品赏析
文章先写史可法殉国的决心,接写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和在梅花岭上埋衣冠的原因 ,之后又写了史可法死后佚事和自己对于史可法忠烈爱国精神的无比崇敬。最后写了史可法的弟妇以死来反抗清大将逼迫的事实 。
文章所写内容头绪多,时间跨度大,但都用梅花岭一线贯穿起来 ,条理十分清楚。文中夹叙夹议,使立意更加明显,语言也很简炼。
三、作者简介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 ,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 。
雍正七年(1729年)贡生,乾隆元年(1736年)举荐博学鸿词 ,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故里,后未出仕 ,专事著作。
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 ,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 、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 ,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
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 、《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 、《古今通史年表》等。
百度百科-梅花岭记
关于“求全祖望梅花岭记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8-122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求全祖望梅花岭记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求全祖望梅花岭记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全祖望梅花岭记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译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