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区 ,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1)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 、灌浆期发病重。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 ,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 。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 ,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2)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春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种区 ,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病重 。华北地区7~8月份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降雨日多 、雨量大、湿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促进健壮生长 ,提高植株抗病力;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 ,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玉米下雨后两天叶子上有斑块可能是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 。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 ,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潮湿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在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 。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 如掖单4号、掖单2号和3号 、沈单7号、丹玉16号、农大60 、农大3138、农单5号、华玉2号 、冀单17号、成单9号和l0号、北大1236 、中玉5号、津夏7号、冀单29号、冀单30号 、冀单3l号、冀单33号、长早7号 、西单2号、本玉11号、本玉12号 、辽单22号、鲁玉16号、鄂甜玉11号 、鄂玉笋l号、滇玉19号、滇引玉米8号 、陕玉911、西农11号等。(2)加强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 ,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增强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关于“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8-1242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玉米小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