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角函数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仅供参考 。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
正割等于斜边比邻边
余割等于斜边比对边
正切与余切互为倒数
它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 。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三角函数的公式sin30°=1/2
sin45°=√2/2
sin60°=√3/2
cos30°=√3/2
cos45°=√2/2
cos60°=1/2
tan30°=√3/3
tan45°=1
tan60°=√3[1]
cot30°=√3
cot45°=1
cot60°=√3/3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
关于初中数学的二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的重点难点
学好数学一定要掌握好三角函数公式,下面总结了数学三角函数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数学。
三角函数概念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 ,是以角度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 。在数学分析中 ,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sin(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三角函数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 ,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对边比斜边,即sinA=a/c
余弦(cos):邻边比斜边,即cosA=b/c
正切(tan):对边比邻边 ,即tanA=a/b
余切(cot):邻边比对边,即cotA=b/a
正割(sec):斜边比邻边,即secA=c/b
余割(csc):斜边比对边 ,即cscA=c/a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积化和差的记忆口诀积化和差得和差,余弦在后要相加;异名函数取正弦,正弦相乘取负号 。
解释:
(1)积化和差最后的结果是和或者差;
(2)若两项相乘,后者为cos项 ,则积化和差的结果为两项相加;若不是,则结果为两项相减;
(3)若两项相乘,一项为sin ,另一项为cos,则积化和差的结果中都是sin项;
(4)若两项相乘,两项均为sin ,则积化和差的结果前面取负号。
初中三角函数记忆顺口溜有哪些
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a,b ,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 ,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 ,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 ,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 ,k)]
交点式: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 ,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x1,x2=(-b±√b^2;-4ac)/2a
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
可以看出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 ,(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 ,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
当a与b同号时(即ab>0) ,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 ,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 ,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 ,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画抛物线y=ax2时,应先列表,再描点 ,最后连线。列表选取自变量x值时常以0为中心,选取便于计算 、描点的整数值,描点连线时一定要用光滑曲线连接 ,并注意变化趋势 。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 ,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 ,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a≠0.
说明:(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 ,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 ,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
如果图像经过原点,并且对称轴是y轴,则设y=ax^2;如果对称轴是y轴 ,但不过原点,则设y=ax^2+k
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我们把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函数,即以锐角为自变量 ,以此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叫做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1]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初中学习的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 ,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 。
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三角函数记忆顺口溜,供参考。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记忆顺口溜
三角函数是函数 ,象限符号坐标注。
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 。
正六边形顶点处 ,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一,连结顶点三角形。
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
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
变成锐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 。
pi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 ,符号原来函数判。
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计算证明角先行 ,注意结构函数名,
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 ,升幂降次和差积 。
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
公式顺用和逆用 ,变形运用加巧用;
一加余弦想余弦,一减余弦想正弦,
幂升一次角减半 ,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
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 ,形象直观好换名,
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
特殊三角函数记忆顺口溜30° ,45°,6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的共同点是:分母都是2,若把分子都加上根号 ,则被开方数就相应地变成了1,2,3.正切的特点是将分子全部都带上根号,令分母值为3,则相应的被开方数就是3 ,9,27。
记忆口诀一
三十,四五 ,六十度,三角函数记牢固;
分母弦二切是三,分子要把根号添;
一二三来三二一,切值三九二十七;
递增正切和正弦 ,余弦函数要递减.
记忆口诀二
一二三三二一,戴上根号对半劈。
两边根号三,中间竖旗杆 。
分清是增减 ,试把分母安。
正首余末三,好记又简单。
零度九十度,斜线z形连。
端点均为零 ,余下竖横填 。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忆顺口溜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即形如(2k+1)90°±α,则函数名称变为余名函数 ,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变余切 ,余切变正切。形如2k×90°±α,则函数名称不变 。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意义:
k×π/2±a(k∈z)的三角函数值
(1)当k为偶数时,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 ,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当k为奇数时,等于α的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关于“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平彤]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8-128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平彤”!
希望本篇文章《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中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