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 、想象的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对此概念我们应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 ,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例如,我们没有去过草原 ,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 ,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 。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这幅我们从未感知过的图景,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 、牛羊等记忆表象的组合构成的。
第二 ,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例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 ,他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过的;读者在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也是读者未曾感知过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他小说中出现的霓虹灯 、潜水艇、坦克、电视机等也是他当时未曾感知过的;还有音乐家谱写一首新曲子时头脑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时头脑中出现的新建筑物的形象等等,这些他们没有感知过的但又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是想象的结果。
第三 ,想象过程所产生的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有四种类型:
(1)在现实中存在着但主体未曾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2)历史性事物的表象;
(3)未来会有的事物的表象;
(4)在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物的表象 。
由于构成想象表象的加工 、改造过程是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所以,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想象的构成方式
想象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表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过程,是从旧形象中区分出必要的元素或创造的素材;想象的综合过程是将分析出来的元素或素材,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 ,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
1.黏合
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 、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 、飞马等的形象。黏合方式是想象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多用于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
2.夸张与强调
夸张与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多 、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人们创造的千手千眼佛、九头龙,及《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小人国等形象 。还有 ,我们常看到的一些人物的漫画就是绘画者对人物特点进行夸张或强调的结果(如图5—1)。
这种方式是各种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
3.拟人化
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例如,《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等古典名著中的许多形象 ,都采用了拟人化想象的创作手法。雷公 、风婆、花仙、狐精 、白蛇与青蛇等均是拟人的产物。拟人化也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
4.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普遍采用的方式。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的形象、祥林嫂的形象的创造,就是鲁迅综合某些人物的特点之后创造出来的 。
二、想象的作用
想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想象是促使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和深化的重要因素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 ,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就深刻性而言,想象不满足像知觉那样只反映事物外部的和表面的联系,也不满足像记忆那样只再现过去的认识 ,而是人脑对已有的感知材料经过加工改造后进一步深化的认识;就其广阔性而言,想象不像感知觉只限于个人狭窄的直接认识的范围,而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借助想象,人们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之中 ,可以追溯上至几千年的过去,也可以展望几万年以后的未来 。常言到,想象可以使人“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就是说想象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人的心理更为丰富充实。
2.想象是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试想 ,如果没有想象,人们的活动就无法进行和提高,也不可能事先在头脑中构成关于活动本身及其结果的各种表象。人们对未来的预见 ,一切科学上的新发现 、新发明,新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等等 ,都是和人的想象活动密切联系的 。列宁说过:“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
3.想象有助于调节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
想象的形象会引起人的情感体验 ,从而调节人的情绪。这一点在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最深,我们借助想象与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笑、流泪,一起紧张、悲愤;借助想象还可以从书中的英雄人物身上获得精神的陶冶 ,发展具有积极倾向性的情感;同时,想象也是构成人的意志行动的内部推动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苏联学者鲁宾斯坦认为,每一种思想 ,每一种情感,哪怕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改变世界的意志行动,都有一些想象的成分。事实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想象的作用,人就不可能预瞻活动的结果,不可能确定清楚的目标 ,不可能预定具体的计划,因而就不可能进行意志活动。
写在前面:心理学研究生课程正式启动,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之大 。激动源于自己的喜好 ,压力来自于跨领域而对陌生事物的畏惧。于是决定每次课程结束之后,整理分析所学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 ,写在这里。当作对自己的学习的跟踪与监督,在激励自己的同时,如果有感兴趣的简友 ,可以一起学习 、探讨,共同进步 。
授课老师:田宏杰
笔记摘抄与总结:巨山
第三章讲的是 感觉 ,感觉离我们生活最贴近 ,也最容易理解,那么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感觉与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的会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以下四节来学习感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第二节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三节 感觉现象
第四节 各种感觉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想一下人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自己都遇到过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接下来田老师讲了个童话故事——《豌豆公主》,引出了 第二节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豌豆公主: 豌豆公主的感受性高,感觉阈限低 。
(一)定义
感受性(sensitivity):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上限与下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即感觉阈限高 ,感受性低;感觉阈限低,感受性高。
(二)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tial sensory threshold)(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
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1840)
ΔI∕I=K
Δ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常数 。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下降。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1860)
S=KlgR
其中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
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递增 ,而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递增。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通常很慢(30-40分钟),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通常很快(7秒左右),因为视紫红质分解快、但是合成慢。
人的幸福感也一样 ,适应了就没感觉了。
二、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象(与外界刺激具有相同特征的后象);负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的性质相反),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 ,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的负后象是蓝色
1 、下图中,盯着中间的四个黑点看30秒,然后睁开眼睛看白色的天花板或者眼前放一张A4白纸 。看到一个人像(负后象)
2、盯着图中白点30秒后睁眼看白墙或者白色A4纸 ,能看到美国国旗(负后象)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下两图,中间的灰色哪个更深?看起来左边的图里灰色更深 ,实际是一样的。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称为同时对比(simultaneous contrast);相继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称为继时对比(successive contrast) 。
1 、谁更幸福?住在富人区的中产阶级和住在贫民窟的中产阶级
2、小实验:准备三盆水,凉水,热水 ,温水;两只手分别放凉水和热水里一会之后再同时发到温水里,两只手的感觉会不同,虽然在同样温水里。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 ,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人们对看到不同的颜色,会联想到不同的感受,淡绿清凉 ,橙色温暖)
罗曼蒂克红现象:据调查,给男人看如下两张照片, 普遍认为红框照片更性感,更漂亮
注:现在回答前面的思考题
第四节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可见光波 ,即380纳米—780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
(二)视觉器官:眼睛
外界光线—瞳孔—前房—玻璃体—视网膜—枕叶后端(枕极)
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层是视细胞层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中央凹 ,细节颜色(在强光下作用,明视觉器官)
杆体细胞:边缘,明暗和轮廓(对弱光敏感 ,暗视觉器官)
盲点:指人的眼睛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这也正是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没有视觉细胞,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个地方也就不能引起视觉。我们平时察觉不到盲点 ,是因为我们的一只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可以用另一只眼睛看到 。
盲点测试:闭上左眼右眼盯着小男孩看,慢慢靠近,在某个时候发现小球不见了。
(三)颜色视觉
颜色的特性:色调(波长所定) 、明度(光波物理强度)、饱合度(灰色所占比例)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相加混合)与颜料混合(相减混合)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与全色盲遗传色觉有缺陷的人 ,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
色盲遗传特征:男孩—外祖父—妈妈;女孩—爸爸+外祖父(妈妈)
二 、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感受性
适宜刺激:声波,即16--20000赫兹
最敏感:1000-4000赫兹
60岁以后感受性逐渐降低,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随着年龄增长听觉丧失向低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时影响言语听觉
听觉适应:声音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
听觉疲劳:强度太大或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
听力丧失:疲劳不断积累 ,长期得不到恢复
胎教音乐:孕妇听音乐可以刺激神经递质的形成,不同的音乐刺激会形成不同的神经递质,影响孕妇的心情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二)听觉器官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 、听小骨和内耳组成 。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听觉产生:空气振动——科蒂氏器官——刺激科蒂氏器官里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颞叶的颞上回和中回
(三)听觉的特性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三、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信息素)
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鼻腔—嗅刺激的化学能转化为神经能—中央后回—嗅觉
普鲁斯特效应:气味可以唤起记忆
“案例:一个因为鼻子而惨遭医学院淘汰的男人”
实验:爆米花的香味能够提升记忆能力吗
原因:嗅觉可以绕过丘脑,直接到达杏仁核 ,而杏仁核掌管情绪,所以气味可以直接刺激情感。
应用:
课堂中如何利用气味增强记忆
商店如何利用气味促销:巧克力气味的释放使销售量高出60%
服装店实验:男士部可以用摩洛哥玫瑰,女装部可以用香草气味
四、味觉
适宜刺激: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
舌面小坑—刺激味蕾—化学能转变为神经能—舌咽神经—大脑中央后回—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 、酸、苦、咸甜—舌尖;咸—舌边前部;酸—舌边后部;苦—舌根
饥饿时对甜和咸感受性高 ,对酸和苦感受性低,饱则反之 。
关系:感冒时食不知味;为什么患有慢性鼻窦炎的人不能品酒?
五 、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 、冷觉和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同一皮肤表面生理零度不同温觉、冷觉易适应;痛觉难适应
“捧杯热茶与幸福 ”
六、平衡觉又叫静觉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容易引起前庭器官的高度兴奋,造成恶心 、呕吐等反应 。晕车晕船就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
七、运动觉
八、内脏感觉 ,又叫机体觉
包括饥饿 、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 ,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
特点:包含多种感觉、性质模糊、定位不准确 、有放射性质
九、痛觉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痛觉的倒U变化
内脏痛与皮肤痛
<教育应用部分将会另起一篇 ,待续>
<上一章 ? 查看专题 ? 下一章>
关于“《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wiki/202508-953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