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不同于土地 、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 、永续性等特点。
(1)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 ,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于一体 。城市有体现人类智慧的现代建筑,乡村有浓郁的民俗及田园风光,人烟稀少的山区、沙漠 ,有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在无人居住的陆地上则有人们不熟悉的特色景观,如南极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和一望无际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可以说 ,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
(2)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 。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 、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 、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 ,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受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旅游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环境决定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为了获取适宜的生存条件 ,不得不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人类创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及文化遗产,也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留下了区域特征的烙印。以民居建筑为例 ,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则主要居住帐篷与毡房 ,西南部潮热地区的居民更喜欢所谓“吊脚楼”,等等,这些民居的特点都与生活地的自然环境特异性密切相关 。
(3)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 、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 ,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 。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 ,把少量的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由于数量有限,且脱离了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地区强烈的“兵马俑”氛围 ,一方面,人们很难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由于数量上与兵马俑博物馆相去甚远 ,人们根本无法感受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 、气势磅礴的阵容,体会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横扫六合”、“北却匈奴 ”、“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再比如湖南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吊脚楼 ,作为景点被移造到其他地区后,游客通常很难理解为什么费那么大工夫建造似乎没有什么用途、还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楼。这也是许多仿造旅游景点共同面临的问题:仿真、逼真,甚至以假乱真 ,但由于缺乏区域环境的烘托气氛,使游客难以感同身受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属地原则 ,即在旅游资源地进行开发,而不是把资源迁移到其他地方,制造“人造景点” ,为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事实上,大量的旅游资源也是根本不存在迁移可能性的。
(4)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 。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 、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 、名胜古迹、园林建筑等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只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旅游者能带走的也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美感 ,但绝无可能把这些旅游资源也带走 。再如黄山风景区的招牌——迎客松,尽管每年都有百万计的游客观赏、与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时时在迎客。由于这些资源不是实物消费形式的资源 ,因此,它们可以长期地为人们所利用。当然,也有少量的资源 ,如食品类的 、消耗性的,在旅游活动中会被旅游者消耗掉,这在农家旅游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这些消耗性资源需要进行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使用也是相对的,在旅游过程中这类资源也会出现退化,甚至消失 ,因此即使是长期使用资源也必须进行可持续开发,如黄山风景区对各景点进行轮休,即每一个景点在接待游客几年后就封闭一段时间 ,使该景点内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利用中,需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 、人为的破坏 ,另一方面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延长资源的使用期限。
(5)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 。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 ,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 、参与和体验 ,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例如,各种绚丽景色、博物馆 、遗址遗迹、经典建筑,除了增加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外 ,还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思维。所以通过旅游活动 、通过欣赏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 、科学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创造出历史 。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每到一处名山大川,都会因景而发,留下脍炙人口的景点诗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游者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当然,旅游活动真正的内涵 ,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景点的某些文化内涵的欣赏与领悟,找到旅游者与景点之间在心灵上的谋和点,是进行旅游增值开发的关键 ,也是旅游产业与旅游资源长期、永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旅游开发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蕴涵于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给旅游者 ,使其由单纯的表面旅游演化为内涵旅游,从而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一、评价目的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比较,或进行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度排序。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 ,地质旅游景观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比确定其主次关系,从资源的角度选择更适合于遗产展示的地质旅游资源 。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 ,为合理利用地质旅游资源、科学设计旅游产品 、制定与实施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提供依据。
然而,三江并流地质旅游资源数量多、面积广、景观组合复杂,考虑到地质旅游资源的科学性 、观赏性及其形成演化的特殊性 ,从利用角度来讲,对资源单体的评价已不具有旅游开发上的意义,因而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有必要进行地质旅游景观区划 ,进一步寻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
二、评价对象
地质旅游资源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具有一定的规模级次和组合形式 。地质旅游景观区划即根据地质旅游资源级序及组合特点,将其分布的地域划分为不同级次及组合的地质旅游景观单元,以确立景观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及景观单元系统。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因而可以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基础划分为不同的地质旅游资源景观单元。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质地貌复杂多样,而且就地质旅游资源单体而言,其规模有大有小 ,且很多相互包容,在空间上进行资源单体的区分有一定难度 。根据三江并流主要地貌单元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特征和主要成景作用将其划分为独龙江景观带、澜沧江景观带 、怒江景观带和金沙江景观带4大地质旅游资源景观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15个地质旅游景观区、38个地质旅游景观群和300余个地质旅游景观点(王嘉学和杨世瑜,2007)。
三、评价方法
由于三江并流自身的特殊性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复杂性 ,故采用综合层次分析法 、特尔菲法和模糊赋值法等常用定量方法,并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等来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评价模型;
第二步:确定评价因子;
第三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及计分等级;
第四步:进行打分和归并;
第五步:得出旅游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估重要度的排序。
(一)评价模型
采用以下模型来进行评估:
地质旅游
式中:E为地质旅游资源区旅游开发价值综合评估值 ,采用10分制;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为第i个因子的评价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
(二)评价因子的确定
王嘉学和杨世瑜(2007)结合实地调查与专家咨询,认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质旅游景观区的旅游利用价值主要由四个方面来决定:一是地质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特征,可通过要素种类、优美度、特殊度 、规模度、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象组合等次级因子来确定;二是环境氛围 ,可用环境容量、安全稳定性 、舒适性、卫生健康标准等指标来衡量;三是旅游开发利用条件,可用区位、产业经济基础 、交通条件与旅游中心城镇的距离、基础设施条件、景点离散度等指标来确定;四是地质旅游资源对世界自然遗产原真性与独特性的贡献度,可与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有关标准对照来进行衡量。
(三)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参数和记分等级
合理的确定各评价层中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是衡量一个评价模型优劣的关键。研究者利用特尔菲法选择了8名长期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专家及科研人员进行调查 。
首先利用特尔菲法,得出旅游地质资源价值特征 、遗产贡献度、环境氛围和开发利用条件的权重系数 ,分别为3.5,2.0,1.5 ,3.0。因而三江并流地质旅游资源区评价的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E1/10(3.5I2H1.5Q3K)
式中:E为地质旅游资源区旅游开发价值综合评价值。
根据表4-3至表4-6,进一步确定了评价因子层中具体因子的权重和记分等级 。
表4-3 景观区价值评价特征评价
资料来源:杨桂华.旅游资源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表4-4 景观区环境氛围评价
资料来源:杨桂华.旅游资源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
表4-5 景观区对遗产的贡献度评价
资料来源:杨桂华.旅游资源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表4-6 景观区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资料来源:杨桂华.旅游资源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四)确定各因子得分
对于各项因子的记分 ,分别根据各因子的实际情况而定,能通过科学手段解决的,力求客观;对于那些主观性较强的 ,通过问卷调查解决;特别专业的,通过特尔菲法进行判定。
四、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对地质旅游景观特征(I) 、遗产贡献度(H)、环境氛围(Q)、开发条件(K)等各项记分,计算综合得分,并按以下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得到表4-7。
表4-7 景观区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结果
续表
资料来源:王嘉学 ,杨世瑜.世界遗产保护中的旅游地质问题.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优:综合得分7.0分以上;良:综合得分6.5分以上;中:综合得分9.5分以下 。
由表4-7可以看出,三江并流区地质旅游资源得分普遍较高 ,且得分较为集中,均在6~8分左右。主要原因是各景观区在景观特征 、遗产贡献度、环境氛围三大方面得分较为接近,只是条件方面有一定差别。
从总体旅游利用价值来看 ,得分从高至低顺序为小中甸、香格里拉、老君山 、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维西 、奔子栏、丙中洛、岗曲河 、泸水、利沙底、马库 、红山、斯涌、碧江 。
如不考虑行政权属问题,综合得分不但可反映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也能为开发时序的拟定提供较有力的依据。旅游开发价值本身也是一个变量 ,特别是开发条件中的经济基础 、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条件是会发生变化的。但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受自然环境和遗产保护的限制,这种变化将是十分缓慢的。各地质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排序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 。
关于“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lan/202507-83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不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