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实验地质模型
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所采用的地质模型,主要根据下辽河盆地的现今构造面貌 ,考虑了下辽河盆地的主干断裂,构造图完全采用了廖兴明等(1994)人编的“辽河盆地新生界主干断裂特征图 ”。
2.实验边界条件
根据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现今地应力实测结果,下辽河盆地现今地应力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因此 ,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的边界条件选用北东东—南西西向均匀挤压 。
3.实验结果
(1)各断裂受力方式。在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外力作用下,下辽河盆地断裂现今的受力方式如下:
北东向断裂受左旋张扭应力作用,呈张扭性活动;近东西向断裂受张应力作用,呈张性活动;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受左旋剪应力作用 ,作左旋剪切活动(图6-17)。这一应力作用方式与下辽河盆地新第三纪以来的断裂活动方式是一致的 。
图6-17 下辽河盆地光弹实验各断裂受力方式图
(2)应力大小。光弹实验所得到的等色线图案直接反映了最大剪应力的大小,下辽河盆地现今应力场光弹实验的等色线图案(图6-18)显示,下辽河盆地现今应力场中应力的大小分布是不均匀的 ,但应力大小相差不是很大。存在一些应力低值区和应力高值区。主要的应力低值区有:大民屯凹陷的曹台到东胜堡一带是一个较大范围的应力低值区,等色线条纹级数为一级绿到二级黄,兴隆堡 、大民屯、法哈牛和荣胜堡附近有小范围的应力低值区 ,等色线条纹级数为一级绿到二级黄,但偏重于二级黄 。团结水库、法哈牛西边是两个应力值相对较高的地区,等色线条纹级数为二级红到四级绿。
图6-18 下辽河盆地光弹实验最大剪应力分布图
西部凹陷应力分布比较均匀 ,且应力值都不大,大部分地区等色线条纹级数为二级红,最高到二级绿 、三级红 ,三级红仅分布在个别断裂端点的局部很小范围内,低于二级红(一级绿到二级黄)的相对低值区除南部滩海地区范围比较大以外,其余地区范围都比较小。从北往南,应力低值区有牛心坨、桑林东、陈家洼陷西北侧 、曙光、冷家-兴隆台、大洼、双南 、欢喜岭及滩海地区 。
东部凹陷的应力分布也比较均匀 ,但要比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复杂。东部凹陷的应力低值区分布在南北两头和中间部位。北部应力低值区在茨榆坨附近,南部应力低值区在荣兴屯到驾掌寺一带,中部应力低值区在于家房子到界三井一带 。除此之外 ,在中央凸起南部八一水库到于楼一带和界13井以东东部凸起上也存在两个应力低值区。
4.实验结果分析和油气预测
实验结果下辽河盆地现今各断裂的应力作用方式与现今下辽河盆地断裂的活动方式一致,说明实验所选边界条件和实验方法符合辽河盆地的地质事实。实验所得下辽河盆地现今应力的大小分布与已知下辽河盆地油气田的展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应力低值区往往对应已知的油气田 。具此 ,根据下辽河盆地现今应力场光弹实验结果的应力分布特征,结合其它石油地质条件,对下辽河盆地的油气有利区作以下预测(已知油气田不再论述):
(1)大民屯凹陷的兴隆堡附近是一个油气有利区 ,依据如下:
A.光弹实验结果显示,兴隆堡地区是大民屯凹陷目前没有找到油田的唯一的范围较大的应力低值区。
B.兴隆堡地区新生代以来长期处于荣胜堡洼陷和三台子洼陷之间的水下隆起部位,两侧有着良好的生油条件 ,油气运移的时间长。
C.长期水下隆起,沉积物颗粒比较粗,孔隙条件好,有较好的储集条件 。
(2)西部凹陷桑林以东地区和陈家洼陷西北侧是两个油气有利聚集区 ,依据如下:
A.光弹实验结果上述两个地区都是应力低值区。根据下辽河盆地应力与油气田的对应关系,上述两个地区有可能是两个没有发现的油气田。
B.上述两个地区分别位于台安洼陷和陈家洼陷的西北侧,两个洼陷都有长时期的沉降历史 ,生油条件好,具有可供运移的油源,油气运移聚集的时间也长。
C.上述两个地区均处于洼陷的西斜坡带上 ,具有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和储集条件 。
(3)东部凹陷于家房子—界3井地区是一个油气有利聚集区,依据如下:
A.该区是东部凹陷范围较大的一个应力低值区,从应力与油气关系上看可能是一个油田分布区。
B.该区不仅有较厚的新生界沉积 ,中生界沉积也很厚,生油条件具备。
C.有较好的粗碎屑沉积,具有储集条件 。
D.界3井已获工业油流 ,证明了该区具有找到油田的可能性。
(4)中央凸起南部八一水库到于楼一带、界13井以东的东部凸起地区是两个应力低值区,也具有生油和储油条件,也是两个可能找到油田的有利部位。
地质构造的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以及构造发育 、演化的历史分析 。①构造几何学的研究是对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及其组合型式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 ②构造的运动学分析是根据构造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去追索现有构造状态和位置的岩体在变形时,物质相继发生的位移 、转动和应变等内部和外部的运动; ③动力学的研究则是探索构造变形时作用力的性质、大小、方向 、应力场的演化以及外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④构造的历史分析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对有关资料的综合研究,阐明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成时期及其发育顺序。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对构造形态进行几何分析则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有了构造几何分析的基础,才可能正确分析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和成因,进而对各个地区的构造分析资料及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揭示出地壳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
尽管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地质构造和不同尺度构造的研究任务和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填绘的地质图 ,不仅可反映出一个地区各种岩层和岩体的分布,而且根据岩层和岩体的产状、相互关系和各自的时代,可以认识该区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 、组合特征和发育史。通过绘制剖面图和根据地面的构造形态观测及钻井和物探等提供的资料 ,编绘构造等高线图和等厚图,能较好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特征 。
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采用填绘地质图、编制有关图件以及相应文字描述的常规方法; 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各种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要素的力学性质、产状和相互几何关系的系统观察和测量,应用极射赤平投影或电子计算机作数理统计分析和自动化成图 ,从而得出地质构造产状方位的型式和对称性的特征,为建立地质构造三维空间图像 、分析构造变形机制和恢复变形历史等提供依据。Bruna Sander ( 1930) 在《岩石组构学》中提出的变形岩石显微组构的几何分析方法和运动学解释原则,经广大地质学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补充 ,现已发展成为不仅可用于显微构造分析,而且也可以应用于中、小型构造乃至大型构造分析。
现代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航片 、卫片的采用,扩大了观察地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 ,弥补了野外地质观察的局限性; 而钻探、物探等工程和探测技术的应用,为了解地下构造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研究地质构造不能只满足于形态描述 ,还要应用力学原理,鉴定各个构造的力学性质和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各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便得出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
研究地质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常常需要进行模拟实验。例如根据相似原理,用泥巴、石蜡 、沥青或凡士林等材料,做成某种形态和尺寸的试件 ,在设置的相应几何边界条件下,施加一定方式的力使之发生变形,观察其变形特点、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并将实验模型与自然界的构造原型进行类比,借以说明这种构造的形成、发展和组合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的边界条件和应力作用方式。计算机的应用使构造地质的研究向定量的数理分析方向发展 。如应用有限单元法来计算一定地区内的各点的应力方向和大小,进而对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做出数学模拟 ,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应的构造图像,并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比较。
对地质构造进行历史分析 ,一般是根据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各种构造间成因联系和交截 、叠加关系,并结合沉积岩相、厚度以及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分析,或配合同位素地质年代的测定资料 ,分析该区构造形成时代和发育顺序,划分构造发育的阶段,恢复区域构造发展史,从而对该区地质构造的规律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 ,还需与岩石学、地层学 、地貌学及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密切结合 。
关于“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lan/202507-890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下辽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光弹实验模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