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历史上名人的死因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历史上名人的死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商鞅
死因:五马分尸
秦孝公通过变法使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 。但他由于执法严厉 ,得罪了不少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 ”,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 ,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
2.李斯
死因:腰斩
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 ,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家应该读过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就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赵高陷害 ,被腰斩于咸阳。
3.韩非子
死因:毒死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也是“依法治国 ”的开山鼻祖 。他的法家学说,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时的李斯是宰相 ,但这个宰相肚子里撑得了船,却装不下一介书生韩非子,在秦王面前奸言两句 ,一杯毒酒,便让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烟消云散了!
4.韩信
死因:诛杀三族
韩信是汉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到底有没有谋反实在是个难解之迷。可怜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古名将 ,竟被小女人吕后斩之于长乐钟室,诛杀父 、母、妻三族,只是成就了两个成语:“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5.晁错
死因:腰斩
为了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汉景帝利用晁错“削藩 ”的建议打击了各地诸侯的势力;各地诸侯(历史叫“七国“)也不是吃醋的,打出了““诛晁错 ,清君侧”的口号,汉景帝看没法收拾了,只好拿出晁错做挡箭牌了。可怜晁错那天正高高兴兴去上班(上朝) ,就稀里糊涂地被腰斩了,遭殃的还有他的所有亲属,皆被处死弃市 。
6.岳飞
死因:缢首
岳飞的命运是注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宋高宗想让他死 ,要是仗打赢了,迎回被金人俘虏的两个皇帝,他这个皇帝不就失业了;秦桧也想让他死 ,要是岳家军凯旋归来,他这个“鸽派”(“投降派 ”)宰相乌纱帽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两个掌大权的心有灵犀,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勒死了岳飞父子!
7.刘伯温
死因:慢性中毒
人们常常将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事实上二人也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前看五百年,后算五百年”的刘伯温最终也没有逃出朱元璋的如勒佛手心 。史书记载,刘伯温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药之后 ,病情加剧而死。许多人认为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
8.解缙
死因:雪地冻死
单从对华夏文化的贡献来说 ,解缙的确是居功至伟 、史无前例的 。他主持编篡的《永乐大典》,3.7亿余字,2万多卷 ,是当时古今文化的集大成者。可惜的是,他精通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对政治却是一窍不通不懂ABC。结果被太子诬告 ,打入大牢,一天深夜被灌得酩酊大罪,拖入雪地 ,不明不白地死去 。
9.方孝儒
死因:凌迟,灭十族
方孝儒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学富无车、才华横溢,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 ,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朱棣要灭其九族,他破口大骂,灭我十族又如何?人本有九族 ,何来第十族?朱棣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 ,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
10.袁崇焕
死因:凌迟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将领,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 ,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 ,造成千古奇冤。更可悲的是,袁崇焕被处死时,竟被不明真相的群众生咬活割······不忍去说 。不明真相却又满腔热情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11.杜甫!
他就是吃饭 不过是撑死的 他有段时间特别穷 后来有个地方小官仰慕他的才华 请他吃饭 结果撑死了
?折服女人们的「大丈夫」:中国历史上九大好男儿
1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 ,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 ,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 、王世充等军阀 ,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2、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善于用兵 ,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 ,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
历任检校中书令 、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 ,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 ,赐谥“景武 ”,陪葬昭陵 。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 、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 ,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
3、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 ,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5 、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 ,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 ,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
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 ,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 ,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 ,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 ,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 ,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 。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的大人物有哪些?
导读:第一例:誓言捍卫本民族女人的铁血男儿: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在以女人换和平的年代 ,坚决主张以战斗捍卫本民族女人 、大汉一代铁血男儿陈汤喊出的铮铮誓言。陈汤,出生贫寒,大半生落寞 ,却在 掷下了一句话,之后2000多年, 在抗击外来侵略时 ,将士们跨鞍上马,整个历史的回声都荡气回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几乎在陈汤喊出誓言的同时 ,公元前33年 。带着越冬的华丽服饰,昭君怆然告别了长安,从长安到塞外,她走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此后 ,却换来了60多年汉朝和匈奴的相安无事,这是 出奇的安静时分。这安静,究竟是谁造就?是昭君?还是陈汤余威「虽远必诛」?> 第二例 历史上最纯洁的小叔子:关羽 >三国人物里 ,我对关羽褒贬参半 。我并不佩服关羽的武功,他刚愎自用,傲慢误国 ,在战略上犯下致命错误。但我独服他的人品,有口皆碑的是千里走单骑中一个小叔子的品质。历史上最纯洁的叔嫂情>是关羽和甘、糜二夫人叔嫂情 。>近年涌现出了不少研究「关羽好色」的犬儒。那些研究「关羽好色」的犬儒们,实在是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好色是男人的本能,我不相信关羽不食人间以烟火,关羽即便有此行为实属正常 。但是大丈夫决不乱性。即使长期考验也严守操守 ,这就是关羽的可贵之处。比照今日,一些人竟对放纵性 *** 种种现象见怪不怪,关羽千里送嫂不乱性的人间大丈夫形象,就更有其现实意义。> 第三例:能过上司「美人关」的下属:李光颜 >俗话说 ,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是就有这么一位将军,上司把美人送上门 ,还不接收,他就是唐朝名将李光颜 。历史闪回着令人难忘的片段——一位国色天香的美女,款款走进了李光颜的军帐 ,这是主帅韩经弘送给李光颜的礼物。美女美若神仙,大家都被她迷住了。李光颜不为所动,绝色美人被送了回去 ,三军将士深受感动,战场上个个奋勇争先 。>偌大的 ,几千年历史 ,出一两个能过美人关英雄的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上司把美人送上门,下属竟 「傻」得不知领情。这种见色不忘大义的男人,殊为难得。> 第四例:敢跟女皇说「不」的男人:张柬之 >两千年封建中国 ,只正式产生出一个女皇,而结束这个女皇统治的男人,就是敢跟女皇说「不」的男人——张柬之 。张柬之在 称帝时期 ,由狄仁杰、姚崇荐引,被任宰相头衔。 病重,宠臣张易之、张宗昌专权误国 ,张柬之首发其谋,与桓彦等共诛二张,恢复了大唐社稷。当时宰相张柬之 ,年已80岁,自己冒风险推翻女皇 。武则天称帝时国号已更为大周,唐朝暂亡。没有一代名相张柬之 ,大唐江山社稷能不能缓过这口气来还真难说。大唐江山社稷恢复,随后「开元盛世」,都应有张柬之一份殊荣 。> 第五例:敢作敢为的「健全男人」:辛弃疾 > 第三例:能过上司「美人关」的下属:李光颜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但是就有这么一位将军,上司把美人送上门,还不接收 ,他就是唐朝名将李光颜。历史闪回着令人难忘的片段——一位国色天香的美女,款款走进了李光颜的军帐,这是主帅韩经弘送给李光颜的礼物。美女美若神仙 ,大家都被她迷住了。李光颜不为所动,绝色美人被送了回去,三军将士深受感动 ,战场上个个奋勇争先 。>偌大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出一两个能过美人关英雄的并不稀奇 ,稀奇的是上司把美人送上门,下属竟 「傻」得不知领情。这种见色不忘大义的男人,殊为难得。> 第四例:敢跟女皇说「不」的男人:张柬之 >两千年封建中国,只正式产生出一个女皇 ,而结束这个女皇统治的男人,就是敢跟女皇说「不」的男人——张柬之 。张柬之在 称帝时期,由狄仁杰 、姚崇荐引 ,被任宰相头衔。武则天病重,宠臣张易之、张宗昌专权误国,张柬之首发其谋 ,与桓彦等共诛二张,恢复了大唐社稷。当时宰相张柬之,年已80岁 ,自己冒风险推翻女皇 。武则天称帝时国号已更为大周,唐朝暂亡。没有一代名相张柬之,大唐江山社稷能不能缓过这口气来还真难说。大唐江山社稷恢复 ,随后「开元盛世」,都应有张柬之一份殊荣 。> 第五例:敢作敢为的「健全男人」:辛弃疾 >辛弃疾是健全男人的代表性人物。中国的文化史中,具有健全文化人格者凤毛麟角,难得辛弃疾 ,做什么像什么,放在哪儿都是一块好料。古代文人中,大都纸上谈兵 ,能文不能武 。而武夫中,又鲜有文采。这两点,却在辛弃疾身上完美的统一起来 ,构建起了中国文人挺直的脊梁!> 第六例:追求个性解放的纯真男人:李贽 >李贽是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纯真男人」第一人。他极力张扬个性和自由,推倒传统偶像,重塑不虚伪的中国男人新的人格。李贽的一生天马行空:在「如今男子知多少 ,却道高官即是仙」的时代,李贽却有官弃官,向世俗社会与道学家们挑战 。极力张扬个性和自由。>「纯真男人」李贽以淋漓的鲜血打破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沉寂 ,为近代的「纯真」人文主义精神拉开序幕。> 第七例:显贵而不丧志的大人物:张居正 >他未逢乱世,整个国家,都曾经在他的操控之下,皇帝小儿也要看他的脸色战战兢兢 。可他的理想不是做大官 ,而是做大事。一个在官场凭智慧和才干扬眉吐气的读书人。>他面对的是牢不可破的「祖宗成法」,是老大衰败的帝国机器,是深不可测的官场黑幕 。然而他可不糊涂。陈规陋习 ,挡不住他施展抱负,官场复杂的「梅花桩」,反而练就他超常机敏的拳脚。他也有心计 ,但却不是那种靠阿谀奉承方能自保的小人 。他是堂堂正正当得起「国器」这个评价的人。在根本没法重新铸造的一个庞大体制下,张居正,作为一个人臣 ,已经把他扭转积习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男儿若做大事,就请记住这个名字 。张居正!> 第八例:最有社会责任感的 「匹夫」: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喊出这一名言的顾炎武 ,唤起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的社会责任感。明末清初人士顾炎武在32岁时经历了一场清兵屠戳,目睹了「弃华变夷」的社会剧变, 顾炎武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深感失望。但是他仍能有尊严地生活着,保持着独立的人格不受玷污。>他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缔造者 ,他的思想超越了朝代兴亡,而落在了天下及其意识形态上 。他的思想埋没于满清近三百载,而今史书中虽已「天下无人不识君」 ,却又有多少读书人站到了他的高度呢?> 第九例:永远年少的「大丈夫」:梁启超 >康有为一生都是失败的,惟独他塑造的少年梁启超是成功的。「少年梁启超」不是少年时代的梁启超,而是一生都洋溢少年精神的梁启超。梁启超总有一种魅力 ,能让他人生不同阶段的友人都感受到他身上活泼 、清新的气息 。>蜚声海内外的《少年中国说》中,浓缩了梁启超的少年精神——进取的活力、破旧的大胆、造世界的勇气。达到梁启超的高度,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太难 ,但当他始终以少年精神来鞭策自己的时候,闻者很难不为其折服!>
一 、孔子
孔子在鲁国当了大司寇兼丞相,很快便把鲁国治理得不仅路不拾遗,而且连一向掺水卖羊肉、猪肉,掺水卖粥的也不再掺了。人们安居乐业文明经商 。男女分行,礼让成风。齐国紧张了,鲁国称霸,齐国最近,怕首先遭兼并。有人主张献地求安 。
大夫黎锄说不忙,先设法阻遏其发展看看,不行再献地不迟。他劝齐王选出80个美女,给她们穿上极其艳丽华美的服装,教她们学会令人心荡神逸的“康乐舞”,外加三十驷文马,送给了鲁君。
此计果然见效 。鲁君一看就迷上了,一连三天不问朝政,连祭祀的烤肉分给大夫这样的重大礼仪都不顾了。孔子说道:女人厉害呀!她们的嘴能离间君臣,能败坏国政。我这个官不能当了,走吧!再呆下去就危险了!
满腹经纶名扬四海的孔老先生,也只好挂印下岗,雇了车,带上徒弟,饥一顿饱一顿地周游列国另谋高就去了。鲁国呢?很快便衰败了 。哀公十六年,孔子卒。不久,“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如邹,如越,到处流浪,最后“死于有山氏 ”。之后“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鲁周已名存实亡。
二、爱迪生
爱迪生,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 ,而他小时侯却家境贫寒,所以,他省吃俭用 、 积攒零钱、购置仪器、配件,创出一千三百多项发明 ,才得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这又凭着什么,还不是凭借他的智慧与刻苦钻研精神,而这精神从哪儿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忧患的结果 。
三 、傅说
傅说(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 ,求于野 。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四、胶鬲
胶鬲,殷商时人,起初隐居在商地 。周文王将他推荐给殷纣王做大臣 ,官居上大夫,因苏妲己造虿盆,欲将宫女投入其中喂毒蛇 ,胶鬲不忍,上谏劝阻,使纣王大怒,欲将胶鬲与宫女一同投进虿盆 ,胶鬲大骂不止,愤而跳摘星楼身杀。
五、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 ,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 ,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 ,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 。
关于“中国历史上名人的死因。”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lan/202508-1223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历史上名人的死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历史上名人的死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历史上名人的死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