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新包青天演严冬的是谁?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包青天演严冬的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谭建昌?
生?日:03-19
居住地:?北京?
籍?贯:?北京?
民?族:?汉族?
身?高:178厘米?
体?重:65公斤?
年龄段:?中年(36-59)?
毕业大学:?北京戏曲学院(专业学习8年)
语?言:普通话
特?长:表演谭建昌-新五女拜寿-罗不难
职?业:影视演员
**作品
《温凉珠》?饰?张杰
《神威天使》?饰李罡
电视剧作品
《卧虎藏龙》饰:刘泰保
《三国演义》饰:张郃
《决不饶恕》饰:袁皇一
《浪击天涯》饰:赞斗
《金戈梨园》饰:青?成?
《隋唐英雄传》饰:徐茂公?
《永远的马头琴》?
《绝地苍狼》饰:孙六?
《将军阿福》?
《机灵小不懂》饰:牧仁老师
《天下第一》饰:张进酒
《上官婉儿》饰:高岛信
《少年王》?饰:曹操
《包青天》饰:武进、严冬
《温凉珠》
《新版射雕英雄传》?饰:哲别?
《新楚留香传奇》?饰:无涯子
《浣花洗剑录07版》饰:胡不愁
《书剑恩仇录08版》饰:常赫志
文言文 宋史贾涉传的翻译
弥远拜相
史弥远与御史中丞章良能也做了一笔交易 。六月,章良能不顾与卫泾的老关系 ,上章弹劾了他,同时面交弹章副本,逼着卫泾自求罢政。七月 ,史弥远兼参知政事,十月,在钱象祖升为左相的同时,他进拜为右相兼枢密使 ,宁宗已像过去信任韩腚心茄倚信于他。
拜相仅月余,史弥远就遭母丧,按例必须辞相守制 ,这样就会出现钱象祖独相的局面 。令人蹊跷的是,十天后钱象祖竟被论劾出朝。政变以后,他的权位始终压史弥远一头 ,但地位却不稳固。在二相勾心斗角中,御史中丞章良能仍站在了史弥远一边 。只要把钱象祖在党禁时逮捕庆元六君子的劣迹抖落出来,就会被清议所不齿 ,何况人们对他在嘉泰年间趋附韩腚械某笫禄辜且溆绦隆G象祖罢相两个月后,章良能同知枢密院事,当上了执政 ,这是对他弹击卫泾与钱象祖的酬报。在权力角逐中,史弥远抓住了杨皇后与皇太子。他已在政变中取得了杨皇后的信任,至于太子更是他 *** 出来的学生,宁宗理政时让他在一旁“侍立” ,说话很管用。弥远归里守丧第五天,在皇太子建议下,宁宗在行在赐弥远一座第宅 ,命他就第持服,以便随时谘访 。史弥远故作姿态,仍在鄞县老家守制。
次年五月 ,宁宗派内侍去请他回临安,就在这时发生了忠义军统制罗日愿的未遂政变。罗日愿曾支持北伐,尤其不满史弥远乞和弄权的行径 ,便联络了部分军将 、士兵、士人、府学生 、归正人与内侍,准备在他渡钱塘江回临安那天捕杀他,劫持宁宗升朝 ,任命新的宰执班子 。不料有人告变,罗日愿等悉数被捕。
首席执政雷孝友对宁宗说自己能薄望轻,不足镇服奸慝,宁宗遂敦促史弥远起复。弥远担心守制两年 ,局面难料,也就顾不得儒家名教与朝野清议,重新做起了宰相 。起复第三天 ,史弥远就指政变者为韩党,罗日愿凌迟处斩,其他人多处以各种死刑。弥远起复 ,标志着有名无实的嘉定更化的结束,史弥远专政时代的开始。
大权独揽起复以后,史弥远继续在 *** “伪党”、起用“党人 ”上博取人心 ,取悦清议 。他任用了黄度、楼钥 、杨简等著名党人,还找来了真德秀、魏了翁等知名之士。群贤点缀朝廷,一时人以为小庆历、元v ,这正是弥远老谋深算之处。实际上,他追逐的只是自己的绝对权力 。
首先,史弥远独揽相权,破坏既定的宰执制度。宋代宰执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割相权 ,虽有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但都是应付战争局面的特例。史称开禧以后“宰臣兼使,遂为永制” ,是钱象祖以右相兼枢密使,但这或出于诛韩形势的特殊需要。其后钱、史并相,俱兼枢使 ,不久象祖罢相,弥远丁忧,但他嘉定二年起复以后 ,前后在宁 、理两朝独相达二十五年之久(秦桧独相也不过十七年),时钟并长二府,大权独揽 。可以说 ,从史弥远开始,宰相兼使才成定制,这对南宋后期皇权一蹶不振、权臣递相专政的局面以直接的恶劣影响。在独相局面下,史弥远尽选些便于控制的人备位执政 ,作为摆设。从嘉定六七年起,他专政之势已成,就经常“决事于房闼 ,操权于床第”,破坏了宰执合堂共议的政事堂制度,最高行政权沦为其囊中之物 。
其次 ,史弥远独攥官吏任命大权,培植个人势力。宋代朝官以上的任命例由宰执注拟,经皇帝同意才能正式除授。史弥远只把任命结果告诉给宁宗 ,从来不取旨奏禀 。宋代京官和选人的除授权在吏部,号称吏部四选;唯有特殊勋劳者可由政事堂直接注拟差遣,所得差遣较吏部选为快为优 ,号称堂除。史弥远以堂除名义把吏部选的美差都揽了过来。这样,他就以官职差遣为诱饵,呼朋引类,结党营私 。有一次相府开筵 ,杂剧助兴,一艺人扮士人念开场白:“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另一角色打断道:“非也,尽是四明人”,讽刺史弥远援引同乡 ,网罗党羽。
再次,史弥远操纵台谏,控制言路。这是宋代权相专政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弥远曾以共同执政为筹码拉拢谏议大夫傅伯成 ,示意他弹劾某人,不料遭到拒绝。碰此钉子后,他引用台谏必先期会见 ,酒肴招待,条件谈妥,然后任命,确保台谏俯首效力。尽管如此 ,他还不放心,便在弹章谏草上大做手脚。台谏论事前,先把福封(即草稿或副本)呈送给他过目 ,是则听之,否则易之 。还嫌麻烦,干脆从相府直接付出言章全文让台谏使用。这样 ,史弥远既杜绝了言路抨击他专断朝政的可能,又让台谏成为他搏击异己的鹰犬。
嘉定政治,说到底就是史弥远专政 。所有人才进退 ,政事行否,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史丞相的意思,以至朝野“皆言相不言君”。而宁宗也习惯了在权臣的鼻息下做他木雕泥菩萨似的傀儡皇帝 ,无所作为而“垂拱仰成”。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对史弥远专政进行了抗争 。当年上书请斩韩腚械奈溲生华岳,诛韩以后登第为武学进士,担任殿前司同正将。他目睹史弥远对外苟安乞和 ,对内擅权专政,曾上书宁宗,大忤史弥远。
听说华岳要除掉自己 ,史弥远立即将其逮捕,判以斩罪 。宋代实行死刑复奏制,宁宗对华岳记忆犹在 ,关照将其发配海南,意在免其一死。史弥远阴黠的说:“如此,则与减一等。 ”宁宗误以为减一等就是流配 ,表示同意,而实际上斩罪减一等是杖杀 。弥远上下其手,活活杖死了这位“倜傥似陈亮”的英才。
涉及国本嘉定十三年(1220年) ,皇太子赵笕ナ溃宁宗仍膝下无子,不得不再次考虑国本大计。次年四月,宁宗选十五岁以上的太祖十世孙入宫学习,意在遴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其中以早已入嗣沂王之后的贵和呼声最高。弥远不希望贵和入选,因为他对自己专权流露出反感,便物色了另一位太祖十世孙赵与莒 。六月 ,宁宗立贵和为皇子,改名赵f。史弥远知道这是宁宗对国本的安排,不便公开反对 ,就提议再为无嗣的沂王立后,并把赵与莒推荐了上去。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将其改名贵诚 。[2]
史弥远知道宋朝南渡之时 ,曾有不少的皇室子弟流落到了浙西一带,于是便派余天赐到那一带去打听寻找流落到此地的皇室。余天赐不负所望,很快就为史弥远领回来两位气度不凡的皇室子弟。史弥远见后 ,觉得非常满意,二人确实有着天生的富贵之相 。于是他便在宁宗面前多次为二人美言,说这两位皇室子弟是怎样的天资过人和品行超群。于是宁宗便召见了这两位宗室子弟。宁宗见后也是非常满意,便立年长的赵与莒为沂王的子嗣 ,并赐名贵诚,授秉义郎 。
史弥远在暗地里对贵诚和另一个宗室子弟赵闳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贵诚是一个为人乖巧、品行端正的人 ,每次上朝都是面容严肃,而且思虑缜密,尤其是对自己毕恭毕敬 ,所以对贵诚十分满意,认为日后与贵诚必能合作愉快,所以他在众人面前常常夸赞贵诚。相比之下 ,赵闳则总是一副傲慢的姿态,对谁都是不理不睬,更是不把史弥远放在眼里 ,对他独揽大权的做法十分不满。两者通过比较,史弥远自然是倾向于贵诚一方的 。
次年,赵f进封济国公,娶了太皇太后吴氏的侄孙女为夫人。这桩婚事应是杨皇后的意思 ,他对吴氏势感恩戴德的。史弥远知道皇子喜欢弹琴,送上一名擅长琴艺的美人作眼线。皇子缺乏心机,不知韬晦 ,对这位美人十分宠昵,当着她的面大骂史弥远,还说将来一定要将他发配到海南四州去 。
由于溺爱这位美人 ,皇子冷落了吴氏夫人,她便到杨皇后面前数落皇子的不是。杨皇后特赐水晶双莲花,命皇子为夫人戴上 ,以为调解。但数日后两人再起口角,皇子一怒碰碎了那对双莲花,吴氏又去哭诉 ,杨皇后自然不高兴 。
而史弥远接到那美人的密报,处心积虑不让皇子登上皇位。他让自己的同乡与亲信国子学录郑清之兼任沂王府学教授,精心辅导与 *** 贵诚。不久,关于贵诚出生时的种种吉兆在宫廷内外不胫而走 。
矫诏废立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 ,宁宗临死前夕,史弥远加紧了废立的步伐。他先让郑清之通知贵诚做好即位的准备,然后把两府执政与专司草诏之职的翰林学士隔在宫外 ,另召直学士院程入宫,许诺事成以后引为执政,与郑清之连草矫诏二十五道。
其中与废立关系最大的有三道矫诏 。其一 ,改立贵诚为皇子,赐名赵昀;其二,进封皇子赵昀为武泰军节度使 ,成国公。这两道诏书使贵诚地位与赵f不分伯仲,政变成功后,史弥远指使史官将这两道诏书的日期前移四日 ,造成贵诚立为皇子完全是宁宗决策的假象。第三道诏书是进封皇子赵f为济阳郡王,出判宁国府 。
夜漏未尽,宁宗驾崩。史弥远一方面立即派人宣召贵诚进宫,一方面找到杨皇后的侄子杨谷 、杨石 ,渲染了皇子赵f对杨皇后干政的反感,让他们去说服杨皇后同意废皇子而立皇侄。杨皇后虽对赵f没有好感,但不赞成废立。
杨氏兄弟七次往来于史弥远与杨皇后之间 ,最后哭诉道:“如不同意,必生祸变,杨氏一门恐无遗类!”杨皇后知道史弥远的手段 ,这才不得不向废立阴谋屈服,引见了史弥远与赵昀 。在开禧诛韩时,史弥远不过是杨皇后借重的搭档 ,而嘉定废立中,杨皇后反成为史弥远利用的配角。
一切安排停当,这才宣赵f入宫 ,与百官立班听宣遗诏:“皇子成国公赵昀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同听政 。 ”赵f坚决不肯跪拜新皇帝,硬被殿帅夏震按下了头。接着以杨皇后名义,宣布史弥远预先拟好的第三道诏书:皇子赵f进封济阳郡王 ,出判宁国府。新即位的皇帝就是宋理宗 。数日后,赵f改封济王,赐第湖州 ,被监管了起来。
湖州之变对史弥远的废立,朝野不少人感到义愤不平。济王被监管以后,湖州人潘壬、潘丙兄弟联络了太湖渔民和湖州巡卒密谋拥立济王 ,他们派堂兄潘甫到淮北争取李全的支持 。李全是一个翻云覆雨之人,后面还要专门细说他。他玩了一个空袋背米的花招,表面约好日期进兵接援 ,届时却背信爽约。
潘壬兄弟只得仓促起事,妆束成李全“忠义军”的模样,夜入州城找到济王 ,硬把黄袍加在济王身上,跪拜如仪 。济王号泣不从,潘壬等以武力胁迫。济王只得与他们相约不得伤害杨太后与理宗,这才即位。夜色中 ,起事者以李全的名义揭榜州门,声讨史弥远私自废立罪,号称将领兵二十万水陆并进。连知湖州事谢周卿也率当地官员入贺新皇帝登基 。
天色熹明 ,济王见拥戴他的都是些渔民与巡卒,知道乌合之众其事难成,就派人向朝廷告变 ,并亲率州兵讨叛。待史弥远派出的大军赶到湖州时,起事者已被济王讨平。潘丙、潘甫当场被杀死,潘壬逃到楚州被捕 ,押回临安处斩 。
湖州之变(因川流经湖州,故也称川之变),是民众对史弥远专政的一种 *** ,也表明只要济王存在就有相当大的号召力。因而尽管济王不是主谋,而且告变平乱有功,史弥远也决心斩草除根。
不久,史弥远派亲信余天锡(一说秦天锡)到湖州 ,说是奉谕给济王治病,暗地却胁逼济王自缢身死,并杀死其子 ,对外宣布病故 。为平息朝野非议,理宗追赠济王为少师。但不久史弥远就指使爪牙上奏,理宗收回成命 ,追夺其王爵,追贬为巴陵县公。
这种处理,激起了不少正直之士的愤慨 ,真德秀 、魏了翁和胡梦昱等朝臣不顾罢官流放,接二连三为济王鸣冤叫屈,胡梦昱还因此贬死 。但在处理济王问题上 ,理宗只得与史弥远沆瀣一气,因为否定了史弥远,也就动摇了自己继统的合法性,所以终理宗之世没有为济王 *** 昭雪。理宗与史弥远既已结成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关系,史弥远也就获取了比宁宗朝更大的擅权资本。
专政尾声理宗已经二十岁,之所以还要杨皇后垂帘听政 ,一是理宗出身宗室远族,此举有助于加强其继统的合法性;二是史弥远有意将杨皇后推在第一线,以遮掩与与缓冲其擅自废立的罪责 ,对付可能出现的政局动荡 。但理宗已年非幼冲,女主垂帘显然不合赵宋家法。史弥远对湖州之变的阴狠处理,也让杨皇后不敢恋栈贪权。宝庆元年(1225年)四月 ,她主动撤帘还政。
理宗由史弥远一手扶上皇位,在朝中也没有根基,尽管杨皇后已还政给他 ,他还得看史弥远的脸色行事 。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去世,理宗在权相专政下,“渊默十年无为”,其目的显然是韬光养晦 ,保全皇位与性命。从这点看来,理宗还是很有心计的。
宝庆绍定年间,史弥远的心腹党羽遍布朝廷 ,执政有郑清之、薛极、袁韶等,台谏官有李知孝 、莫泽、梁成大等,地方制帅有史嵩之、徐国 、胡榘、赵善湘等 ,还有知临安府余天锡等 。他最信用的是世人所咬牙切齿的“三凶 ”和“四木”。“四木”是指名字中都含有“木 ”字的薛极、胡榘、聂子述和赵汝述。“三凶”是指担任台谏官的李知孝 、莫泽、梁成大,他们是史弥远的忠实鹰犬,搏击政敌不遗余力 。太学生们愤慨地为梁成大的名字加上一点 ,直呼其为“梁成犬”。
绍定六年,史弥远病重,但仍控制着朝政大权 ,并越级提拔史氏家族成员到要害职位上,其侄史嵩之数月之内由大理寺卿升为京湖安抚制置使。有朝臣上书指斥史弥远专政误国,理宗仍恩宠不衰,先后晋封他为太师、会稽郡王 。史弥远死后 ,理宗追封其为卫王,赐谥忠献,还不许朝臣揭露其过失 ,公开宣布:“姑置卫王事 ”。
拷贝自 新浪博客
今晚 翻译印证一下。
民族英雄贾涉应融入南宋古都文化旅游
唯慧居士
南宋153年的历史,从军事方面说,是抗金抗元的历史 。期间涌现了宗泽 、李纲和“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浚 、刘光世)、“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 、张世杰)等诸多民族英雄。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 ,要么出现在南宋初期高宗(公元1127~1162)年间,要么出现在南宋末期恭帝(公元1274~1276)、端宗(1276~1279)年间,这两头加在一起 ,不到50年,在其余的100多年的历史中,还有哪些民族英雄在抗金抗元前线浴血奋战?《宋史》上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但在民间传说,尤其在南宋都城杭州的古都遗存史迹上很难找到印记。
贾涉就是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之一。
贾涉(1178~1223),字济川,浙江天台人 。其父贾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及第,任秘书郎,官至汉州太守 ,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受迫害致死。贾涉泣诉10年申冤成功,恩荫世禄进士 ,历任高邮尉、万安丞 、宝应令、真州通判、大理司直兼知盱眙军、淮东提点刑狱兼楚州节制京东路忠义兵马 、淮东置制司、太府少卿兼置制副使、淮东置制使兼节制京东河北兵马 、吏部侍郎等职。因带病征战,辛劳过度,在回师途中 ,病殁于杭州黄鹤山,终年46岁 。死后被诏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理宗时晋赠魏国公。
1141年“绍兴和议”和1165年“宋金和议 ”之后 ,宋金之间划定的边界为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南宋北金共存,期间,虽互有袭扰摩擦 ,但没有规模化的战事,宋金两国间维持了约40年的相对和平。也就是说,采取“以土地换和平 ,以称臣纳岁币换和平”政策后,高宗后期,经孝宗(1162~1189) 、光宗(1189~1194) ,到宁宗(1194~1224)嘉定(1208~1224)前期,宋金间南北对峙,相安无事 。
宁宗嘉定十年(1217)四月 ,金以宋拒纳岁币为由,渡淮南侵,攻破光州(今河南潢川) ,再攻樊城(今湖北襄樊)、枣阳(今属湖北)、光化(今属湖北),还自陕西发兵攻四川。被宋京湖 、江淮、四川制置使赵方、李珏 、董居谊率部击退。六月,宋下诏伐金,并传檄诏谕中原官吏军民 。自此 ,金、宋连年交兵。在这个时候,贾涉上书朝廷请缨,一介书生 ,投笔从戎,开始了驰骋疆场的军事生涯。
其时,金人对山东等地百姓压迫奴役过甚 ,不断激起民变,以杨友、刘全、李全为首的山东红袄军,以石珪为首的涟水义军 ,以葛平 、杨德广为首的山阳义军等民间抗金武装应运而生 。
身为宝应令的贾涉给朝廷上疏:“降附踵至,而金乃请和,此正用高澄间侯景遣策 ,恐山东之祸必移于两淮。况金人所乏唯财与粮,若举数年岁币还之,是以肉啖馁虎,啖尽将反噬。至若忠义之人源源而来 ,不立定额,自为一军,处之北岸 ,则安能以有限之财应无穷之须?饥则噬人,饱则用命,其势然也。”建议朝廷吸取南北朝时东魏摄政王高澄处理尾大不掉的侯景所用策略的经验教训 ,主张在坚决伐金的同时,招安义军 。
建议得到宋廷采纳,宁宗起用贾涉 ,先任真州通判,改大理司直兼知盱眙军。嘉定十一年(1218),通过招安 ,宋廷收编红袄军和涟水军、山阳军,组成了山东“忠义军 ”。
嘉定十二年(1219)春,金左副元帅仆散安贞统兵攻宋 。金军进入淮南,宋廷为之震动。贾涉临危受命 ,出任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楚州节制京东路忠义兵马。贾涉命忠义军李全、李福配合作战,在于化湖陂杀金将数人,大败金兵于曹家庄 。
嘉定十三年(1220)闰三月 ,金分兵入侵光 、黄、濠、盱眙 、徐、扬、真等州,建康震惊。同时,由于金人离间 ,忠义军石珪 、葛平、杨德广所部哗变,渡过淮河,攻占淮州。朝廷派忠义军李全所部抵御叛军 ,但控制不住,情势十分危急 。
身处最前沿的贾涉一方面向各州派遣忠义军与驻地正规军一起抵御金兵,一方面传檄石珪等叛军首领 ,希望他们分清敌我、廓清时势,明确转达朝廷的意旨是逆祸顺福 、迷途知返、不计前嫌。而且,贾涉轻装简从,亲至叛军统帅驻地山阳晓谕。感贾涉之诚 ,杨德广出城相迎,伏地请罪,发誓改过自新 。
贾涉说到做到 ,对参与史称“南渡门之变”的葛平、石珪、杨德广归正官兵既往不咎,待之以诚,使誓死抗金的队伍一下子扩充了约5万人。宋金对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宋军的大逆转。
为了防止忠义军再度叛乱 ,贾涉整顿忠义军,把石珪部 、葛平杨德广部、陈孝忠部、季先部 、夏全部分到两地屯扎,裁减了老弱残兵3万多人 ,只保留了精干官兵5万多人。时江淮正规军常屯量为7万人,以之牵制忠义军 。此举,既整肃了忠义军 ,增强了忠义军的战斗力,又为朝廷节省了军费开支“十之三四”。朝廷分江淮为三司,贾涉为淮东置制司。
金仆散万忠、卢国瑞统兵10万大肆进犯江淮,同时故伎重演 ,计诱石珪 。贾涉洞悉军机,调兵遣将,把石珪与夏全、时青调向濠州(今安徽凤阳临淮镇) ,分派陈孝忠守徐州,季先 、葛平、杨德广赴滁州,李全、李福绕到敌后 ,形成口袋阵。不数日,各路忠义军先后报捷,李全活捉了金军统帅万忠。此后六七年来 ,“金人不敢窥淮东 ” 。
贾涉乘胜扩大战果,命李全率万人出击山东,攻取金国南大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和北宋失地密州 、潍州(今山东诸城、潍坊) ,迫使金宁海州(今山东牟平)太守王琳和青州(今山东益都)太守张林请降,很快收复了金国统治的登、莱 、济、沂等州,紧接着,原属金国的恩、博、景 、德、邢、梁等十几州相继降宋。
贾涉继而一方面传檄中原:“以地来归及反戈自效者 ,朝廷裂地封爵无所吝”,一方面勉励忠义军诸将,同心协力 ,谋取尚未收复的北宋州郡。宁宗大慰,升贾涉为太府少卿 、置制副使,旋又升任淮东置制使兼京东、河北兵马节制使 。
嘉定十四年(1221) ,金10万余兵马犯淮西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今湖北蕲春),淮西帅赵善湘向朝廷请援。丞相史弥远调贾涉忠义军驰援。淮东援军未到淮西之前,赵善湘派往蕲州驰援的主将徐晖带兵临阵脱逃 ,致使蕲州 、黄州相继失守 。淮西帅赵善湘姑息徐晖,不敢问责。贾涉闻之大怒,请令斩徐晖于军前 ,众将无不畏惧,个个舍命奋战,军威大振,保全战时的淮西门户安庆。
贾涉指挥的李全忠义军 ,与京湖置制使赵方指挥的赵范、赵葵宋军,互为犄角,连战皆捷 ,再乘胜追击金兵至下湾渡,“尽淹金人于淮水”。贾涉升迁为吏部侍郎 。
嘉定十六年(1223),因操劳过度 ,贾涉患病,加之朝廷骄纵李全,对忠义军的节制难度极大 ,于是再三请辞。金兵复来,分三路渡过淮河犯宋。贾涉不得不带病投入战斗 。贾涉大胆任用降宋的原金国骁将“赛张飞 ”张惠率领的“花帽军”御敌,大败金人。金军首领李术鲁答哥溺死于淮河 ,金兵死者约两千员。
在班师回朝,临近临安城时,贾涉心力体能耗尽,殁于余杭黄鹤山 。宁宗大恸 ,赠贾涉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着归葬于故乡天台的龙山。因贾涉子女年幼,又赐其遗属一座宅第于临安城武林门外卖鱼桥旁(今杭州市拱墅区贾家弄)。
为彰显贾涉的功绩 ,理宗(1224~1264)选贾涉的女儿贾蓉为贵妃,荫封其子贾似道为嘉兴司仓,晋赠贾涉魏国公 。
以上史实 ,《宋史》都做了比较全面的记载。由于贾似道在理宗开庆(1259)和景定(1260~1264)年间以及度宗(1264~1274)年间权倾朝野,懈怠政务,成为《宋史》认定的南宋覆灭罪魁祸首 ,贾涉的功绩随之被抹煞而沉寂。《宋史》是后人编纂的,编纂者出于对贾似道的仇恨,不可能为其父贾涉歌功颂德的 ,因此,《宋史》关于贾涉的记述真实可信,不会带有任何水分 。
从这些记述不难看出,贾涉是南宋宁宗年间涌现的为数不多的抗金英雄中的杰出代表 ,他不仅为南宋理宗40年余的边疆稳定 、安居乐业奠定了基础,也为理宗后期宋蒙联手灭金创造了条件,堪称南宋鼎盛时期最突出的民族英雄。
如今 ,“中兴四将”和“宋末三杰 ”,都被后人建祠立庙祀奉,此前的李纲、宗泽和同朝的赵方、李珏 、董居谊等也都在各自的镇守处建有纪念馆祠 ,唯纪念贾涉事宜无人问津。这不符合史迹保护和发掘的基本原则。在南宋的都城追古论今,贾涉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应该融入杭州的南宋古都文化和旅游文化之中 。
何况从南宋消亡的主要原因分析 ,贾似道的过错所起的作用微乎极微。有史学家认为,南宋亡于经济破产。四川的人口占南宋五分之一,30%的税收出于天府之国四川 ,但这些税收很少能够缴纳到中央,大部分用于本地军费 。四川在蒙古不断攻袭的40余年中,人口凋亡,十不存一 ,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宋廷为了维持四川的防御,势必要从其他地方的税收中调剂入川。除此之外,两淮、荆襄战线也需要大量军费 。而理宗后期 ,官吏中饱私囊,土地兼并严重,国库空虚。为了增加收入 ,贾似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打算法、公田法、经界法等,终因积重难返,回天乏力。为了满足军费开支 ,朝廷不得不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经济进一步衰败 。经济崩溃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这样说,没有为贾似道翻案的想法,只是希望追寻真实的历史轨迹。尊重历史,开拓未来 ,是传统文化研究的核心价值观 。具体到贾涉,建议杭州市人民政府在贾家弄或黄鹤山建设一处纪念设施。地处余杭星桥与江干丁桥之间的黄鹤山,人口居住逐渐集中 ,已经具备开辟成旅游休闲区的条件,如果加入“贾涉牺牲处”这一历史文化内涵,景区的形象一定会更加丰满。
关于“新包青天演严冬的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梦丝]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lan/202508-131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梦丝”!
希望本篇文章《新包青天演严冬的是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包青天演严冬的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包青天演严冬的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谭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