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 ,不可更发汗、更下 、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太阳病,已经得了八九天,患者发热怕冷 ,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两三次 ,似疟疾般,病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 ,即邪气郁滞在表的表现。此时,若脉象渐趋调匀和缓的,是邪气去、正气复的征象 ,疾病即将痊愈 。
若脉象微弱而怕冷的,这是表里阳气皆虚,可能系误用汗、吐 、下所致,因此 ,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若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瘙痒的症状 ,适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一般来讲,太阳病得了八九天,病在七天就会好 ,但是呢却没有好,却出现了疟状,就是有忽冷忽热的现象 ,如果说是恶寒多而发热少,这只能说明邪气还比较盛,抵抗力比较弱 ,也就是说表证还比较重,反之,如果说是发热恶寒,发热多而恶寒少 ,那就证明表邪不是很重,说明这个人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强 。
当病进入阳明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或者燥渴。所以 ,如果有呕,病就是进入到少阳了,如果有口渴 ,大便又不正常,那就是进入阳明了,如果这个病不呕 ,大小便又正常,说明病没有进里,不在少阳 ,也不在阳明,而是在太阳。
患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 ,一天发作两三次,好像是疟疾一样,病人不呕吐 ,说明胃气和,大小便又正常,那就说明里气也和 ,也就充分证明了邪气郁滞在表 。如果脉是微弱的病人,摸他脉象慢慢的和缓下来了,本来脉是浮俱紧的 ,现在是一息四至了,证明邪气已去 、正气恢复的征象,说明病快好了。
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讲了脉法 ,一个是要有胃气,一个是要有神,再一个就是要有根,那么这样的脉就是正常的脉。我们做医生 ,一定要知道正常,才能判断不正常 。
病人的脉摸上去,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气,就是消化系统好不好 ,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有胃脉,不管摸到表面或是骨边 ,胃脉都是要一息四至,像癌症的病人脉一息九下十下,急、数、壮热 ,就是胃气没了,所以第一要有胃脉。
所谓脉要有神,就是脉弹起来要有力 ,脉管是中空的,摸下去弹起来要有力量,摸脉,表面上就是摸“气 ” ,摸脉就像摸水管,摸那种塑料水管,不是让你去摸那种铁水管 ,或者是那种很硬的水管,那是摸不出感觉的。压压看,摸到脉 ,里面就是知道血足不足,如果摸到芤脉,感觉就像摸葱 ,扁扁的,中间是空的,这种脉象就是贫血了 ,所以脉的弹性就是“神”。
什么叫脉要有根,摸脉的时候,寸脉 、关脉都没了,尺脉还有一点点 ,这就表示肾气尚存,那么这个病人就还有救,暂时还不会死 。正常的脉 ,要常年的一息四至,冬天的时候,如果摸到弦脉 ,而且是一息六至,那就提示肝有问题,弦脉多胃脉少 ,就是肝有问题。
如果摸到毛脉,轻飘飘的,轻按才有 ,重按就找不到了,像羽毛一样,这就提示肺有问题了。如果摸到洪脉,很洪大 ,速度也很快,或者是很慢,一息二三至 ,这就提示心脏没有力了,心脏有问题的时候,,寸、关、尺的脉会变得很洪 ,脉形变得很大,但是如果是夏天摸到洪脉,且一息四至就是正常的 。
如果摸肾脏的脉 ,它是沉脉,结果春夏秋冬都沉在骨边,如果跳的速度很缓 ,表示已经没有胃气了,如果一息四至,代表肾脏功能很好。如果一息六七下,肾脏有问题了 ,有可能是肾结石,或者是尿毒…。
我们还可以用望诊,看病人的眼睛的眼白 ,某一段开始发黄,就是身体要开始恢复了,黄是脾胃的颜色 ,胃气回来了,只要有一点点黄,就不用吃药了 ,让他慢慢恢复 。
如果病人的脉微细而且还怕冷,这就说明阴阳俱虚 、脉跳的很弱,一息二三至 ,跳得很慢,代表身体的内脏功能消弱了,而且感到是从身体里面一阵阵冷出来,这是阴和阳都虚 ,身体虚掉了,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发汗、或攻下, 或用吐的。
面色反有热色的病人 ,就是脸色红赤,这就是病还没有完全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因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这条就是说如果要用汗法的时候 ,一定要先确定病人身体里面要有足够的津液,体力很够,才能去发汗 。
病人脉很微弱 ,代表病人津液丢失得厉害,本身身体很虚,再去发汗,他会更虚弱 ,但是脸上的颜色反而发红,也就是还有热,这就是感冒还没完全好 ,代表还需要服药。
为什么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经离开汗腺,但是还没离开皮肤表面 ,停在皮肤与肌肉之间,风一吹,皮肤毛孔封到了 ,就开始痒了。所以洗完澡或平常没事,风吹皮肤会痒的,其实在痒的时候 ,发微汗就可以了 。
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的时候,不会把正常的津液发掉,只把皮肤下面的多余水排掉,所以会用到桂枝麻黄各半汤的 ,一定有发痒的现象,就是表汗没有发透,光用桂枝汤 ,力量达不到皮肤,这时就要把麻黄也要加进来,所以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 ,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关于“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lan/202508-99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