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乡音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关于乡音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释义: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 ,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 、《乡人至夜话》明代:李昌祺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 ,老怀容易便沾襟 。
释义:
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创作背景: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 ,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 ,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2、《乡人至夜话》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 ,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 、河南,到六十多岁才告老归家 ,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诗中“故旧凭君休更说 ”的“凭”是请求的意思,“凭君”犹言“请你 ” ,唐宋诗词中常用此义。
扩展资料:
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 。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 ,而后劲无穷。
2、《乡人至夜话》
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 ,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 。“怕听 ”的心情 ,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 ,灯光下老泪纵横。
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 ,又不禁感到凄然 。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 ” ,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 ,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百度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百度百科——乡人至夜话
关于“关于乡音的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shi/202507-901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乡音的诗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乡音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乡音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回乡偶书二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