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胆木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胆木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 2.1 拼音名 2.2 胆木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胆木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胆木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胆木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胆木的药理作用 3.11 鉴别 3.12 性味 3.13 归经 3.14 功能主治 3.15 胆木的用法用量 3.16 胆木的临床应用 3.1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胆木 1 拼音
dǎn mù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胆木 2.1 拼音名Dǎn Mù
2.2 胆木的别名乌檀、山熊胆、熊胆树
2.3 来源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以枝 、干、皮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 ,鲜用或晒干。
2.4 性味
苦,寒 。
2.5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 ,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 ,痢疾,胆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脓肿。
2.6 胆木的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胆木 3.1 出处出自广外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Dǎn Mù
3.3 英文名Medicinal Fatheadtree , Wood and root of Medicinal Fatheadtree
3.4 胆木的别名山熊胆、熊胆树 、药乌檀、黄胆木、黄心木 、树黄柏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胆木的枝、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3.6 原形态乔木,高412m 。小枝纤细而光滑。叶对生 ,纸质;叶柄长1015mm;托叶倒卵形,长610mm,先端圆 ,早落;叶片椭圆形,罕有倒卵形,长714cm ,宽47cm,先端渐尖,略钝 ,基部楔形,全缘,侧脉8对,近边缘外彼此连结 ,两央均明显。头状花序顶生,单生,圆球形;总花梗长13cm ,中部以上有早落的苞片;花5数;萼管边成肉质体:子房下位 。小坚果合成一球体,熟时黄褐色,直径915mm ,表面粗糙。种子椭圆形,长约1mm,腹面平坦 ,背面拱起,种皮黑色有光泽,并有微小窝孔。花期89月。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近顶或半腰荫蔽潮湿地带的杂木林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
3.8 性状性状鉴别 多劈成不规则的片 、块、浅**或棕** ,有的带坡部,外皮棕**,粗糙,较疏松 ,易肃离。横切面皮部棕褐色,木部**或棕** 。质坚硬,气微味苦。以色鲜黄、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木材部分横切面:全组织由导管 、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 ,射线较密,放射状 。导管多单个散在,少数二三成群 ,直径40220μm。射线细胞12列,长方形,木化 ,具纹孔。外层木纤维少数,成群散在,壁较薄 ,微木化;内层纤维密集,壁厚腔小,强木化 。木薄壁细胞为外层的基本组织,内层的纤维群中亦有少数 ,壁木化,具纹孔。切向切面:导管节长短不一,具缘纹孔。射线高度为十数层至几十层细胞 ,长方形或类方形 。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呈念青年人状增厚。木纤维密集,纵向延长。
3.9 化学成份胆木茎中主要含生物堿类和生物堿甙类。其中生物堿有:乌檀费新堿(naucleficine) ,乌檀费丁堿(mauclefidine),乌檀福林堿(nauclefline),1乙酰基咔啉(1acetylcarboline) ,乌檀费林堿(nauclefiline)和乌檀醛堿(naucleidinal) 。生物堿甙有胆木堿庚(nauclecoside),胆木堿辛(nauclecosidine)和长春花甙内酰胺(vincoside lactam)。另外含有奎诺酸(quinov(a)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还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
3.10 药理作用从胆木茎中分离得到的乌椁醛堿和一种生物堿C20H14N2O2(结榴有待进一步确定)经抑菌试验表明均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檀醛堿在100μg/ml以上对金 *** 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生物堿C20H14N2O2对金**葡萄球菌、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11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 ,加60%乙醇50ml,回流30min,滤过。供作下列试以验 。①取滤液2ml,加少量锌粉和浓盐酸 ,约5min后滤液呈黄绿色。(检查黄酮类)②取滤液2ml,加1%三氯化铝乙醇2ml,滤液即显金**。(检查黄酮类)③取滤液10ml ,堿化至ph9,用适量氯仿提取,滤过 ,挥干氯仿,用稀盐酸溶解残渣,加碘碘化铋钾试液数滴 ,即产生棕褐色沉淀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适量,用乙醇热提,蒸干 ,然后用0.5%墁酸处理,除去不溶部分,再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作供试品液 ,另取胆木堿乙少许,加甲醇溶解,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 ,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4:1:0:0.5)展开13cm。用碘蒸气显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3.12 性味苦;寒
3.13 归经肺;大肠;胆;膀胱经
3.1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3.15 胆木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 ,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
3.16 胆木的临床应用1.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将胆木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胆木乙醇提取物3g),每8小时肌注1次,每次23ml ,用至体温下降后23天。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紫珠草(干品) l两,水煎3次分服。观察10例,体温在456小时内开始下降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4.3天 。主要症状及体征大部分于用药后 l7天内消失。治程中无明显的副作用,仅部分有轻度腹泻,个别用药后出现高热、畏寒、出汗,类似青霉素的治疗反应。
2.治疗多种炎症:每天肌注胆木注射液1ml(相当于生药lg) ,或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肺炎、结膜炎、麦粒肿 、牙周脓肿、水痘合并感染、中耳炎 、烧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手术后预防感染等数百例,大多在23天内见效。注射时除局部疼痛外,尚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17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 祛风益胆汤茹1钱 ,甘草1钱,白芥子2钱,陈皮5分 。功效:泻胆木之风邪 ,助胆木之真气。主治:胆虚风袭,心颤神慑,...
利胆丸钱。制法:共研细末 ,加鲜猪胆汁或牛胆汁1斤,先将胆汁熬浓至半斤,拌入药末中 ,并加适量蜂蜜为丸,每丸...
五胆膏家论述:五胆之苦足以胜热,川蜜之润足以济火 。且胆者甲木之精也,蜜者百花之精也 ,皆有荣润乙窍之妙焉。...
助胆导水汤滑石1钱,木通2钱,苡仁3钱 ,猪苓2钱。功效:抒胆导水。主治:胆气因惊阻塞,精不得泄,变为白浊 ,溺...
鱼胆饮不拘多少(取冬天者,悬挂阴干) 。主治:诸骨、竹、木哽喉;或骨在腹内,日久刺疼黄瘦者。用法用量:每用...
更多用到中药胆木的方剂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 利胆排石散
。利胆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利胆排石 。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利胆排石散的用法用量:...
十味蒂达胶囊。十味蒂达胶囊的功能主治:疏肝理气 ,清热解毒,利胆溶石 。用于肝胆湿热所致胁痛,症见右上腹钝痛或绞痛...
龙胆泻肝胶囊的主要成份:龙胆 、柴胡、黄芩、栀子(炒) 、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 、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等...
羊胆丸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导管旁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 ,壁稍厚,有较大的圆形纹孔(百部...
七味熊胆散120g矮紫堇100g波棱瓜子50g香附100g木香马兜铃100g制法:以上七味,除熊胆另研细粉外...
更多用到中药胆木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胆木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不寐
济也 ,有阻我水火相交之道者,中枢是也。肝木左升,胆木右降 ,两相配合 。今中虚挟痰,则胃土少降,胆木不能...
《辨证录》:[卷之一]伤寒门(四十三则)最恶金 ,肺属金而主皮毛,风邪之来,肺金先受 ,肺欺胆木之虚,即移其邪于少阳,故太阳之症,往往多兼少阳同...
《辨证录》:[卷之四]不寐门(五则),少阳者木之属也,木与风同象,故风最易入也。风乘胆木之虚 ,居之而不出,则胆畏风之威,胆愈怯矣。胆愈怯...
《张聿青医案》:[卷十八]丸方,胆从右降,则木火自熄,然胆不能自降也 ,必胃降而胆木之气方得下行 。计惟有补其脾土,降其胃土,化其浊痰...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惊悸樗白皮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除湿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除湿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魏氏家藏方》卷八:除湿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嵩崖尊生》卷九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制备方法 6 《杨氏家藏方》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用药禁忌 7 《普济方》卷一一八引《家藏经验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7.7 除湿丸的临床应用 附: 1 古籍中的除湿丸 * 除湿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chú shī wán
2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除湿丸 2.1 处方威灵仙30克 猪苓30克 栀仁30克 黄芩30克 黄连30克 连翘30克 归尾30克 泽泻30克 紫草45克 茜草根45克 赤苓皮45克 白鲜皮60克 粉丹皮30克 干生地60克
2.2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2.3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主急性湿疹 ,婴儿湿疹,牛皮癣,单纯糠疹 ,多型红斑等属湿热证者。
2.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
2.5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3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除湿丸 3.1 处方威灵仙1两 ,猪苓1两,栀仁1两,黄芩1两 ,黄连1两,连翘1两,归尾1两 ,泽泻1两,紫草1两5钱,茜草根1两5钱,赤苓皮1两5钱 ,白鲜皮2两,粉丹皮1两,干生地2两。
3.2 制法上为细末 ,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3.3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利水 ,祛风止痒 。主急性湿疹 、牛皮癣、婴儿湿疹、单纯糠疹 、多形红斑等。
3.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每次12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3.5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4 《魏氏家藏方》卷八:除湿丸 4.1 处方当归(酒浸 ,去芦)半两,防风(去芦)半两,川芎半两 ,川萆薢半两,威灵仙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 ,杜仲(锉,姜制,炒去丝)半两 ,大川乌头(炮,去皮脐)半两,藁本半两 ,神曲(炒)半两,白术(炒)半两,附子8钱(炮 ,去皮脐),乳香2钱(别研),没药3钱(别研) 。
4.2 制法上为细末 ,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轻健腰脚。主筋骨诸疾,诸风 。
4.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温酒或淡醋汤送下。
4.5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八
5 《嵩崖尊生》卷九 5.1 方名除湿丸
5.2 组成枳实5钱 ,白术5钱,茯苓5钱,神曲5钱 ,红花1钱5分,莱菔2钱5分。
5.3 主治伤湿面 。
5.4 制备方法饭为丸。
6 《杨氏家藏方》卷四 6.1 方名除湿丸
6.2 组成甘遂(锉碎,炒黑色)1两 ,大戟(锉碎,炒黑色)1两,威灵仙1两 ,赤芍药1两,防风(去芦头)半两,白面半两 ,干胭脂1两。
6.3 主治脚气,肿满疼痛,行履艰难,大便不通 ,小便赤涩。
6.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以温熟水送下,或生姜汁浸汤放温送下 。
6.5 制备方法上除白面、胭腊外 ,并为细末,次研胭脂,同面诸药研匀 ,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沸汤内煮浮,漉出再晒干。
6.6 用药禁忌忌茶。
7 《普济方》卷一一八引《家藏经验方》 7.1 方名除湿丸
7.2 组成黑牵牛1斤(炒,带性) ,破故纸4两,赤芍药4两,钱子地龙4两(去土,以上为末) ,白胶香4两(另研) 。
7.3 主治中湿,足不能举。
7.4 除湿丸的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才利便止。
7.5 制备方法上用不蛀皂角30梃,挪取浆,入砂钵内慢火熬成膏 ,和药丸,如梧桐子大 。
7.6 用药禁忌老人、虚人不宜服。
7.7 除湿丸的临床应用中湿:临安南山昭庆院文僧正者,窠山为文室 ,设榻其中,久之为湿气所逼,半年足不能举 ,因得此药乃能行。余在淳安忽左足沉重,恐是湿气,依方制服,洞下即愈 。
古籍中的除湿丸 《疡医大全》:[卷十九腋臂指掌部]臂痈门主论雨寒湿 ,饮食不节,亦能患此,所受稍轻 ,治以防风除湿丸主之。(《青囊》)冯鲁瞻曰∶臂痈者,前属手阳明...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四脚气门]香港脚肿满附论通(二两锉)桑白皮(二两)郁李仁(一两汤二七寸除湿丸(出杨氏家藏方)治香港脚肿满疼痛。行履艰难 。大...
《普济方》:[卷一百十八寒暑湿门]中湿附论风威灵仙(去苗各半两)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除湿丸(家藏经验方)黑牵牛(一斤炒带性)破故纸(四两...
《本草从新》:[卷七木部]樟脑杀虫。置鞋中 。去香港脚。(集要云∶和乌头为末、醋丸弹子大 、置足心、微火烘之、汗出为效。)熏衣箧 。辟...
《本草备要》:[木部]樟脑目录 1 拼音 2 《得效》卷六:樗白皮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普济方》卷二一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樗白皮散 1 拼音
chū bái pí sǎn
2 《得效》卷六:樗白皮散 2.1 处方樗根白皮1握,粳米50粒 ,葱白1握,甘草12寸,豉2合。
2.2 功能主治下痢 ,诸药不效者。
2.3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上用水1升,煮取半升,顿服 。小儿量大小加减。
2.4 摘录
《得效》卷六
3 《普济方》卷二一三 3.1 方名樗白皮散
3.2 组成樗根白皮 、大麻油、酢泔淀、椒豉。
3.3 主治久痢 。
3.4 樗白皮散的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 ,先取椒 、豉煎,绞取汁2升,和樗汁、麻油、泔淀三味,分为2分。1分灌下部 ,隔1日复取余者再灌,其药温用。
古籍中的樗白皮散 《普济方》:[卷二百十三痢兼渴(附论)]疳锉 。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未止再服。樗白皮散治久痢成。灌洗方 。樗根白皮大麻油酢泔淀椒豉上以...
《普济方》:[卷二百九泄痢门]诸痢水一盏入生姜如指面大一块。捶破。煎八分通口服 。樗白皮散治下痢诸药不效。用樗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 。葱白...
《世医得效方》:[卷第六大方脉杂医科]下痢,每服二钱 ,水一盏,煎七分服。(方见脾胃类。)樗白皮散治下痢,诸药不效 。樗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
《张聿青医案》:[卷六]便血血如注 ,用断下渗湿法。薏仁黄柏炭炒荆芥苍术炒黑樗白皮猪苓丹皮炭炒防风陈皮地榆炭许大便带血, *** 作痛...
《本草便读》:[木部乔木类]樗白皮关于“胆木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shi/202508-113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胆木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胆木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胆木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录 1 拼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