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

网上有关“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网上有关“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 ,嬴姓,建都:咸阳。

1 、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 。在两汉之际 ,还有王莽 、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 ,历十三帝 ,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

2、惠帝盈 7年。

3 、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

5、景帝启 l6年 。

6 、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 、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 ,25年 。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 、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 6年 。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 、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 ,建都:长安 。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 ,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 ,历十三帝 ,建都:洛阳 。

1 、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

4 、和帝肇 永元 17年 。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 、顺帝保 永建 19年 。

8 、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

11 、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

三国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 ,共46年,曹姓,历五帝 ,建都:许昌 。

1 、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

4 、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 ,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

蜀:公元22l--243,共43年 ,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 、后主 禅 建兴 41年 。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 ,孙姓 ,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

3 、景帝 休 永安 7年。

4 、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 ,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 、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

东晋:317--4O2 共1O4年 。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 、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 、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 、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 、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 、汉和前赵、后赵、前燕 、前秦、前凉 。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 、南燕、北燕、后凉 、南凉、西凉、北凉 、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

1、李 特 2年

2 、李 流 1年。

3 、李 雄 30年

4、李 班 1年

5、李 期 3年

6 、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1、刘 渊 6年

2 、刘 和 1年

3、刘 聪 8年

4、刘 杰 1年

5 、刘 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 ,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2、石 弘 1年

3 、石 虎 15年

4、石 世 1年

5、石 遵 1年

6 、石 祗 ?年

7 、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 ,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 、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 、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 、符 荣 1年

前凉:313--376 汉族 ,历7帝,建都:姑臧 。

1、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 、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1年

5、张 祚 3年

6 、张玄靓 9年

7 、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 ,建都:长安。

1、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 、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 ,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宝 3年

3 、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 ,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

1 、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2 、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 ,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1年

3 、吕 篡 1年

4 、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 ,建都:乐都 。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 、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 ,历三帝,建都:张掖。

1 、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 ,建都:金城(皋兰)

1 、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 、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 ,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 、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 、齐、梁、陈四个朝代 。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 、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 、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 、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

齐:479--5Ol,共23年 ,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 、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 、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

六 、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

二 、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

陈:557--589 ,共33年,五个皇帝。

一 、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 、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

北朝为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 ,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

1 、道武帝珪 23年

2 、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 、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 、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 、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 ,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 ,四个皇帝 ,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 、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 。高姓 ,建邱 。

1、文宣帝洋 lO年

2 、孝昭帝演 1年

3 、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 ,宇文氏,建都:长安

1 、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 、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 、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 、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 、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 、武则天 垂拱 21年 。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 、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 、德宗 适 建中 26年 。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 、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 、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 、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 、昭宗 晔 龙纪 16年 。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 ,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 、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 、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 、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 、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

三 、恭德宗训 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 、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 、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

四、杨 溥 17年 。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 、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

四 、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 、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

四 、王延义 4年。

五 、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

二、李 璟 19年。

三 、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

二、高从海 20年 。

三 、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 、刘 隐 12年。

二、刘 32年。

三、刘 玢 1年 。

四 、刘 晟 16年。

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

二 、钱元瓘 1O年。

三 、钱 佐 6年。

四、钱 倧 1年 。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 、刘 崇 4年。

二、刘 钧 14年 。

三、刘继恩 1年 。

四 、刘继元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 昶 3O年 。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 ,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 、太祖匡胤,建隆 。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 ,太平兴国 ,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

四 、仁宗 祯 ,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 ,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

七 、哲宗 煦 ,元佑,在位15年。

八 、徵宗 佶,建中靖国 ,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

南宋:1127--1279 ,共152年 。历九帝 ,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

二 、孝宗昚 ,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 ,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

五 、理宗盷 ,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 ,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

八 、瑞宗昰 ,景炎 ,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

l279--l368 ,共90年 。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 ,在位15年。

二 、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

三、武宗 海山 ,至大,在位 4年 。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 ,在位 9年。

五 、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 、泰定帝也孙铁木耳 ,泰定 ,在位 5年 。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 ,天历,在位 2年。

九 、文宗图铁木耳,至顺 ,在位 5年 。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 ,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 ,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

明朝

1368--1644,共277年 ,历十六帝 ,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 、太祖元璋 ,洪武,在位31年 。

二、惠帝允炆,建文 ,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 、仁宗高炽 ,洪熙,在位 1年 。

五、宣宗瞻基,宣德 ,在位10年 。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 、景帝祁钰 ,景泰 ,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 。(复辟)

八、宪宗见深 ,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 ,在位18年。

十 、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

十一 、世宗厚熜 ,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 ,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

十四 、光宗常洛 ,泰昌 ,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 ,崇祯,在位17年 。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 ,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

1644--1911 共268年 ,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 ,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

一 、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

二、圣祖玄烨 ,为康熙 ,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 、高宗弘历 ,为乾隆,在位6O年 。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 ,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 、文宗奕詝 ,为咸丰,在位11年 。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 ,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 、溥 仪 ,为宣统 ,在位 3年 。

太平公主是否有自己亲生的儿女?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THANK YOU

解析: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 ,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 。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 ”李树 ,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 ,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 ,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 ,一名嘉庆子 。

随后 ,“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 、星象等含义相通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 ,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 ,诸如花、草、树 、苗、林、木 、杨、柳、桃 、李、桂等,有一二十种 。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 ” ,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 。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 ,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 、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 。《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 ,姓李。 ”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 。关于李姓的来源 ,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 ,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 ”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 ,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 。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 ,“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 ”说。

第三 ,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

第五 ,唐代徐、邴 、安 、杜、胡、弘 、郭、麻、鲜于 、张、阿布、阿跌 、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 ,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 、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 ,早已有人提出疑问 。《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 ,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 ,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 。然而 ,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 ,以西凉来断其民族 ,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 ,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 ,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 、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 ”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 。颛顼生大业 ,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 ,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 。曲阜,偃地 ,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 ”。皋陶 ,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 、劓、(非刂)、宫 、大辟) ,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 ,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 ,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 。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 ,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 ,所以至舜继位后 ,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 ,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 ,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 。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 。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 ,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 ”《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 ,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 。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 ,《帝王世纪》说:“伯翳(益) ,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 ,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 。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 ,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 ,26二十六世为理官 。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 ,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 ,理征屡屡进谏 ,执法不阿,为昏*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 ,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 ,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 。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 ,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 ”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

由上可知 ,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 。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 、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 ,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 ” ,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 ,实不为妄 。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 ,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 ,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 ,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 ,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 ”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 ,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 ,而改姓、冒姓李姓的。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 ,改为李氏 。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 ,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 ,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 ,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 ,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 ,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 ,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 ,被封为蓟郡公。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 。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 ,在高宗朝 、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 。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 ,因此 ,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 、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 、李邵国 、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4.谕赐国姓

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

受唐朝赐姓者 ,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 、邴氏、安氏、杜氏 、胡氏、弘氏、郭氏 、麻氏、鲜于氏、张氏 、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 、董氏 、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 ,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本安氏,出自姬姓。黄帝后裔安(昌意之子)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

后汉末 ,遣子世高入朝,不久徙居洛阳(今河南洛阳) 。晋、魏之时,闲居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 ,后迁辽左。至后魏,陀孙婆罗再不久徙,于周 、隋时闲居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 ,由于定居武威 ,而被称为武威李氏。武威李氏的子孙在唐朝时期有好几个被赐李姓 。其名人有唐朝将领李元谅,德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玉,玄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真 ,得赐国姓;唐朝大将李国臣,得赐国姓。

鸡田李氏本是河曲部落阿跌族子孙,因有功于唐 ,被赐李姓。

鸡田,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即今宁夏省宁武县一带 。此地原属于突厥 ,后来以地来归,唐朝依其旧名,置为鸡田州。鸡田李氏 ,本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一职。唐朝时期,此鸡田刺史家族出了光进和光颜两兄弟 ,光进官至总武节度使 ,光颜官拜河东节度使,两人皆对唐朝有功,被唐朝赐国姓李氏 。

代北李氏居现山西代县一带 ,本为西突厥别部沙陀部落,姓朱邪氏,因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被赐姓李。

代北 ,属当时的雁门道,即战国赵雁门郡地。秦因之,汉亦为雁门郡 ,至隋改为代州 。唐仍置代州,中和年间,置代北节度 ,亦叫雁门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 ,创立了后唐帝业 ,李嗣源、李继岌等继为后唐皇帝。另外,唐末沙陀将领李克宁、李克让 、李克修、李克恭、李嗣肱,都很著名 。

唐朝时 ,有范阳(治今陕西大兴县)的奚人,原名张忠士(张琐高养子,冒姓张氏) ,先为安禄山部将,参加了“安史之乱” 。史朝义亡,乃以其地降唐 ,赐姓名李宝臣,为司空清河王。李宝臣有子李惟岳 、李惟简,袭国姓。

唐朝时期 ,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于太宗贞观年间,率众附唐 ,得赐国姓 ,名李可度;还有奚族部落首领琐高,在玄宗时降唐,得赐国姓 ,名李琐高;另外还有李日越、李归国、李延宠等著名的奚族首领,都得赐李姓或袭李姓 。

渤海李氏本姓茹,茹常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

渤海国 ,是靺鞨人大祚荣所建,当时其疆域在今朝鲜咸镜 、平安二道,后扩至包括今吉林的一部分。渤海李氏 ,本姓茹 。

唐朝时期,渤海靺鞨人茹常,为朔方部将 ,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更名嘉庆。其子李怀光,为朔方帅 ,位至三公。还有靺鞨著名李氏如李多祚 ,唐朝大臣,骁勇善射,其先世为部落首领 ,后迁中原,得李姓;靺鞨人李谨行,为唐朝大将 ,曾以疑兵退吐蕃论钦陵所率十万大军 。唐朝赐姓的靺鞨李氏,为李氏宗族增添了新鲜血液。

党项李氏本姓拓跋氏,其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 ,唐太宗赐他姓李。

党项李氏 。党项,是羌人中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唐朝时期 ,为吐蕃所迫,迁徙到甘肃、宁夏、陕北一带,本姓拓跋氏 。唐初 ,党项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 ,唐太宗赐他姓李 。此后,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立功 ,也被唐朝赐姓。宋时,拓跋李氏的李元吴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宋 、金对峙 ,盛极一时。拓跋李氏中还有李谅祚 、李继捧、李乾顺、李继冲 、李继周、李继瑗、李继筠等知名于世 。

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即对外族赐姓。赐姓 ,不是一般的奖赏,而是唐朝作为招抚少数民族首领及效忠者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旦赐姓,被赐对象就意味着成为大唐帝国的自家人了 。对于这种至高荣誉 ,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地羡慕和向往,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他们得赐李姓 ,不仅意味着被吸收于具有高贵血统的李氏宗族 ,而且还标志着他们从此不再会因夷狄之种而受人之讥,而是成为堂堂正正的汉族成员了。这一殊荣,促使更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归附唐朝 ,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赐姓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上官婉儿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 ,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 、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 。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们不知道。由于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于龙朔三年(663年)。又由于她很可能死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 ,因此她最多活了50岁 。

关于太平公主的长相,史书说是“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太平公主传》 ,以下出自旧、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额头宽下巴 ,体态丰满。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 ”。这可能有两种意义 ,一是说女儿长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 。太平公主“多权略”,喜参政 ,这与武则天相似;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推荐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与武则天也是一致的 。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 ,她可能遭到过表哥的强奸 。《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 ,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 ,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 ,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 。这件事发生时太平公主最大不超过8岁 ,它对太平公主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与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看 ,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 。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 ,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 ,封公,殖货流于江、剑 ”。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氵是 。崔长得很漂亮 ,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 。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 ,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资治通鉴》卷207) 。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14 、5岁时 ,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跳舞 。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 ”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骚动。唐高宗看出了她的这种要求,用史书的话说就是“帝识其意 ,择薛绍尚之 ”。为什么要选择薛绍呢?前面讲过,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 。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 ,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武则天后来的男宠薛怀义本不姓薛,只是武则天想让他冒充大族,才令他改姓薛 ,并“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薛)绍以季父事之 ”(《旧唐书·薛怀义传》),可见薛氏家族在唐皇室中的地位 。至于为什么选择薛绍 ,恐怕是唐高宗的意思。武则天似乎对薛绍并不十分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仍然是因为薛绍兄弟的妻子不是贵族。武则天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资治通鉴》卷202)武则天既然对薛绍不大满意,为什么同意了这桩婚事呢?这其中可能有个外在的原因 。原来在这一时期吐蕃开始强大 ,唐蕃几次战争都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到调露元年(679)吐蕃前来求和亲 ,并点名要太平公主。武则天只有这一个女儿,自然不愿让她嫁走,但又不愿得罪吐蕃 ,以至想出了将太平公主变为道士“以拒和亲”的主意 。太平公主不愿为道士,吐蕃的要求又没有收回,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尽快为太平公主找一个驸马了 。永隆二年(681)公主与薛绍结婚。婚礼非常隆重。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持续了7年 ,育有两男两女 。到武则天执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对武则天,“杖一百 ,饿死于狱 ”(《资治通鉴》卷204)。薛绍之死或许与武则天当年就对他兄弟不满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就要改“唐”为“周”,她需要为女儿找一个武家的女婿了 。

武则天一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后来由于武承嗣有病,就没有成婚。武承嗣看来身体是不太好 ,在这次议婚的三、四年后就病故了 。于是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地使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推测可能是因为武攸暨“沉谨和厚 ,于时无忤 ”(《新唐书·武攸暨传》),是个比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长久生活的人 。至于为什么那么着急让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采用杀妻的手段,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她称帝前将女儿的婚事即与武氏联姻的事情安排好。

载初元年(690)七月 ,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 ,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 。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 ,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 。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与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联姻 ,只是由于形势的变化,才先后选择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 。她在没有势力时就已经“崇饰邸第 ”,有了势力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 ,家中的男女仆人有千人之多 ,“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她“食 ”的实封,曾达到过1万户。唐前期制度 ,食实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 。太平公主“食”的户都按大户计算,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二匹,太平公主一年仅得绢就有十四万匹 ,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只有七 、八十万匹,则太平公主的收入敌上了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这种聚财在这里就不仅仅是贪欲和奢侈 ,更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祸害了。这无疑会引来正直之士的反对 。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与她这种在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实在有着很大的关系。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 ,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 ,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 ,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 。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 ,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 ” 。但是《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 ”,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预此事。再查《新唐书·则天武后传》 ,说是武则天“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事情的真实情况

究竟如何我们已经不能详知 ,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开的记录(比如《实录》)记的也是其他人 。《资治通鉴》依据的就是《实录》。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 ,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 ,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 ,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 、其妹永泰郡主 、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 ,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 ,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 ” 。

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 ,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 。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 ,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 。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 ,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 。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 ,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 ,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 ”(《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 ,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 、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 。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 ,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 ,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 。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 ,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 ,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 ,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 ,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 ,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 。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 。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 ,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 。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 ,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 ,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 ”,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 。到睿宗朝末期 ,“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 ,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 、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 ,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 。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 ,“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 ,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 ,干预政治 。她的企图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起码有这么几点:一,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 ,在生活上骄奢*佚,并纵容手下夺民财产、与民争利,不能得到民心。二 ,太平公主扩充她的势力,主要靠金钱收买,“谓儒者多窭狭 ,厚持金帛谢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 。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 ,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 。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王景 、姚崇、张说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无建树。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 ,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 。可举一例。唐中宗时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 、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 ,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 ,哪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 。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 ”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 ”。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 。内外盈滥 ,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 ”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 ,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 。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 ,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 ,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 、宋为相 ,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旧唐书·柳泽传》)。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 ,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韦后 、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 ,自有它社会的 、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后 ,这种“女人干政 ”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 ,结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时代。

当然,所谓“女人干政”只是封建政治家、史学家的观念和语言。对今天的人们来说,男女都可以执政 ,关键要看你的政策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你的政治是否为人民带来了好处 。虽然我们不能预知如果太平公主胜利后唐朝社会将如何发展,但我们肯定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胜利 ,以及此后的政策结束了自武则天晚年以来十余年的政局混乱和社会不稳定,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上,我们肯定唐玄宗的胜利并对太平公主的作为给出了否定的评价。

被李隆基杀了 。

景龙四年(710年) ,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 ,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 ,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 ,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 、韦温更改诏书 ,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 ,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 ,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 ,但李隆基不许 ,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扩展资料: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 ,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 ,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 ,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 。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 ”,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 ,李旦禅位于李隆基 ,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 。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 、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 ,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 ,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 ,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百度百科——上官婉儿

关于“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shi/202508-11647.html

(4)

文章推荐

  • 朱姓庆字辈起名女孩

    网上有关“朱姓庆字辈起名女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朱姓庆字辈起名女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朱庆丽朱庆静朱庆瑶朱庆蓉朱庆婕朱庆雯朱庆婷朱庆淳朱庆艳朱庆一朱庆挚朱庆靓朱庆佳朱庆童朱庆青朱庆潇朱庆雯朱庆茵朱庆颖朱庆洁朱庆艳朱庆衡朱庆涵

    2025年07月27日
    10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网上有关“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总共有1个校区,即校本部校区,该校是经内蒙古自治

    2025年07月27日
    10
  • 文学抒情与叙事抒情有哪些主要区别

    网上有关“文学抒情与叙事抒情有哪些主要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学抒情与叙事抒情有哪些主要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

    2025年07月27日
    9
  • 染指流年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染指流年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染指流年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这句话是对青春有点消极的评价美好的匆匆来,又匆匆的走,说青春是伤感的东西,流年,可以知道易逝流年只得是对岁月过去留下的痕迹的一种代名词,而

    2025年07月30日
    8
  • 怎样分屏操作呢?

    网上有关“怎样分屏操作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怎样分屏操作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vivo手机分屏多任务操作方式:1、进入设置--快捷与辅助/系统管理--多任务/分屏多任务--消息启动/消息分屏,打开开关,并将“通知显示为悬

    2025年07月30日
    11
  • 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网上有关“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公司电话020-22221100,公司邮箱Adm@nucien.com,该公司在

    2025年07月31日
    7
  • -曾仕强:其实子女是老天给的

    网上有关“?曾仕强:其实子女是老天给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曾仕强:其实子女是老天给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常常问很多父母,在没有生小孩之前会不会到庙里头去拜助生娘娘求子,她们很多人私底下会跟我承认去拜过。可是当生了儿女以后

    2025年08月01日
    8
  • 韶关重建张九龄风度楼的选址在哪儿?

    网上有关“韶关重建张九龄风度楼的选址在哪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韶关重建张九龄风度楼的选址在哪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杨蓉蓉建议,应把作为客家人骄傲的张九龄和客家韶关紧密结合在一起,把韶南大道改名为九龄大道,把西联新的市政府

    2025年08月03日
    9
  • 无锡市卫生局的机构设置

    网上有关“无锡市卫生局的机构设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锡市卫生局的机构设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根据上述职责,市卫生局设13个内设机构,其中综合处室6个(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处室合署办公),单独设置的职能处室7个。1

    2025年08月04日
    9
  • 斯里兰卡的主要宗教是什么

    网上有关“斯里兰卡的主要宗教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斯里兰卡的主要宗教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佛教。斯里兰卡是一个大多数人口都信仰佛教的国家,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在斯里兰卡佛教僧侣是备受尊敬的,斯里兰卡居民和佛教僧侣

    2025年08月06日
    9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3日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3日

    希望本篇文章《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3日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sqyy
    sqyy 2025年08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重卷(关于李重卷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联系我们

    邮件:乔德林@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