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日本史学的近代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日本史学的近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日本近代史学是吸取欧美史学思想 、改造传统史学的产物。明治维新时期,在引进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 ,也大力引进欧美资产阶级史学。日本近代第一个史学派别文明史学,就是在英法文明史学派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代表著作有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之概略》(1875)和田口卯吉的《日本开化小史》(1877~1882) 。文明史学批判封建主义 ,主张开发民智,鼓吹物质文明,力图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带有启蒙性质。它源于民间 ,流行于19世纪70~80年代,与自由民权运动相呼应。与此同时,一些学者试图把文明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 ,以提高为实证的科学,三宅米吉的《日本史学提要》(1886)为其代表作 。太政官修史局修史馆也于1882年开始编纂《大日本编年史》。该书是继《大日本史》之后的官撰正史,采用汉文体 ,标榜客观主义,排斥儒家的大义名分史观。明治政府于1887年聘请德国历史学家L.利斯到东京大学(当时称帝国大学)任教,引进德国史学派的实证主义。同时派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西方史学 ,并使之与传统史学相结合,以大学为中心,建立了半官方的学院派实证史学 。于是以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为中心 ,广泛搜集史料,考订真伪,编辑出版《大日本史料》(1901~1979年已出版288册)和《大日本古文书》(1901~1979年已出版162册)等巨著,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史学的主流。实证史学以史料考证为治史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 ,在它形成时的19世纪90年代,有民间史学与之相对抗。民间史学继承和发展文明史学的传统,认为考证史料、弄清史实还不能说是历史学,历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事实探求原理 。其代表人物竹越与三郎的《新日本史》(1891),是第一部从经济原因论述明治维新的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确立,社会矛盾激化,民主运动高涨。在此背景下 ,从欧美留学回国的新进学者不满足于埋头考证纤芥小事的实证史学,争相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史学派别 。主要派别有:①文化史学。把视野扩大到社会、文化领域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精神 、思想发展的结果,应从精神、思想的发展中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文化史学有各种分派:津田左右吉严密批判把日本建国神话当作历史事实的传统观念,其《神代史新研究》(1913)、《神代史的研究》(1924)和《古事记及日本书纪的研究》(1924)等著作为日本古代史研究奠定科学基础;西田直二郎以文化价值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强调文化特殊性,著有《日本文化史序说》(1932);西村真次的《日本文化史概说》(1933) ,首创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历史 。②社会经济史学。以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经济学的观点,以经济为中心和基础,阐明历史的发展 ,并且承认阶级的存在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代表著作有内田银藏的《经济史总论》(1912) 、本庄荣治郎的《日本社会经济史》(1928) 。③柳田国男创立民俗学,致力于传说、谚语、民谣、和歌 、禁忌等民俗现象的研究,尝试从民众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历史的本质。此外 ,原胜郎、中田薰、三浦周行 、西冈虎之助等开拓了法制史、庄园史等新领域;坪井久马三,大类伸、今井登志喜等在史学理论的探讨上有所建树。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适应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出现了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日本资本主义的著作。接着“讲座派”和“劳农派”展开了关于日本资本主义的论战 。“讲座派 ”以野吕荣太郎 、羽仁五郎、服部之总、山田盛太郎等为代表,1932~1933年出版《日本资本主义发达史讲座》,因而得名。“劳农派”以《劳农》杂志为阵地,主要成员有山川均 、猪俣津南雄、土屋乔雄、向坂逸郎等。这次论战把过去以统治者为中心 、掺杂着各种唯心史观的历史学置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上 ,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马克思主义史学被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所扼杀,稍具进步倾向的史学派别悉遭镇压 ,只有以平泉澄为代表的天皇史观与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沆瀣一气,独霸史坛,狂热鼓吹“万世一系”的国体观念和“日本至上 ”的种族优越论。为天皇制法西斯专政和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初期,宣扬皇国史观、鼓吹侵略的反动史学销声匿迹;学院派实证史学也退居书斋潜心研究,消极对抗马克思主义史学;而战前受压制的以“讲座派”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和以大冢久雄、丸山真男为代表的近代主义史学,与民主运动紧密配合,成为主导史学界的两大潮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羽仁五郎、井上清 、石母田正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批判天皇制和皇国史观,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日本历史,恢复被歪曲的日本历史的本来面目,为肃清旧史学 ,建立科学的历史学,作出了贡献。研究欧洲经济史的大冢久雄和研究日本思想史的丸山真男,受M.韦伯的社会学影响 ,以西欧为模式,剖析日本社会,揭露其病态 ,对史学界也产生很大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起,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引起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历史学也受到深刻影响 。1955年围绕远山茂树的《昭和史》展开的争论,暴露“讲座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有以西欧为模式、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概念化等缺陷。60年代后,新的一代研究者冲破“讲座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既成框框 ,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根据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断重新研究日本历史;东亚史学把日本历史放在整个东亚历史中去考察,研究外因转化为内因从而影响日本历史的发展;人民斗争史学研究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在内的人民斗争;以代替阶级斗争史的研究;民众思想史学摆脱只研究代表思想家的传统方法,强调民众及其思想意识中所包含的近代化因素。马克思主义史学失去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史学界的主导地位业已丧失 。另一方面 ,适应日本垄断资本的恢复和发展,形形色色资产阶级的 、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和学说应运而生。50年代有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大众社会论和用生态学的理论模式解释人类历史的生态史观,60年代有鼓吹仿效欧美的近代化论 ,70年代有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统计分析的数量经济史和主张研究静态的日常生活与群众心理的社会史,这些新观点新学说或者是受欧美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就是欧美新思潮的直接移植。此外 ,由于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普通人也关心和研究历史,并且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从而打破专家、学者对历史学的垄断。总之,日本历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大转折时期 ,其基本趋势是由研究普遍性转到研究特殊性,由以西欧为模式类比日本历史转到打破西欧中心论,进而探索日本民族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特点 。
大约有2000年。
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 ,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 ,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 。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 ,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 ,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 。
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相继执政。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以及由丰臣秀吉领导的文禄庆长之役。
17世纪初,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 ,到1854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的压力下 ,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 。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 ,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 ,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
扩展资料:
明治年间(1868年―1912年)称为明治时代。
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国政府 。旧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 ,演变成西南战争,后来渐渐恢复秩序。?
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一方面 ,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 ,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
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 。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战争及1904年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 , 通过《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含钓鱼岛),强占东北南部。
百度百科—日本历史
关于“日本史学的近代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shi/202508-1246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日本史学的近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日本史学的近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日本史学的近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日本近代史学是吸取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