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留侯世家的翻译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留侯世家的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留侯世家的翻译:
留侯张良 ,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 、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 。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
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 ,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 ,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这是因为他的祖父 、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 ,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 。
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 ,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 ,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 ,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 ,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 。
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 ,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 。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 ,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
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 ”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 。”五天后的拂晓 ,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 ,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 ,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 ”
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 ,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十年以后就会发迹。
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 ,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 。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 ,经常学习、诵读它。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 ,相釐王 、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 ,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得力士 ,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 ,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 ,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 ,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 ,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 ”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 ,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 ,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 ,曰:“后五日复早来 。”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 ,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 ,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 ,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 ,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原文赏析
司马迁在本篇的写实中夹杂了一些传奇性的描写,如张良“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 ”,遇圯上老人授书 ,十三年后取谷城山下黄石祭祀,张良“学辟谷,道引轻身 ” ,“欲从赤松子游”等,扑朔迷离,亦真亦幻 ,为本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98?
评论(1)?
分享
举报收起
百度网友b0a50eea0
推荐于2017-09-25?·?TA获得超过828个赞
关注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 。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 ,做过釐王 、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 。张良当时年纪轻 ,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 ,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 。他找得一个大力士 ,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 ,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 。张良于是改名换姓 ,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 ,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 ,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 ,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 。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 ,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 。五天以后天刚亮时 ,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 ,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 ”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 。”五天后鸡一叫 ,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五天后 ,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 ,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 。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 ,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 ,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 ,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 ,张良便归附了他 。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 ,别人都不能领悟 。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 ”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 。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 ,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 ,把他立为韩王 。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 ,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 ,击败了杨熊的军队。沛公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 ,向西进入武关 。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 ,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 ,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鹂食(yì,义)其(jī,机)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 ,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 。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 ,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 。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第二次交战 ,秦兵终于崩溃。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 、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 、美女数以千计 ,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 。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 ,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 。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 ”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 。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 ,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说:“对此将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 ”沛公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 ,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 。”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 ”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 。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 ,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 ,这些情况记载在《项羽本记》中 。
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 ,珍珠二斗,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汉王也因此让张良厚赠项伯,使项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 。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 ,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汉王到封国去,张良送到褒中,汉王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便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何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 ,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内心 。”汉王便让张良返回韩国。汉王行进中,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张良到了韩国 ,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张良向项王解说到:“汉王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 。”张良便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王。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 ,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项王终于不肯派韩王回韩国,于是把他贬为侯,又在彭城杀了他 。张良逃跑 ,抄小路隐秘地回到汉王那里,汉王这时也已回军平定三秦了。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跟着东征楚国。到了彭城 ,汉军战败而归 。行至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 ,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 ,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汉王于是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联络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派韩信率兵攻打他,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等国的领地 。而最终击溃楚国的 ,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 ,时时跟从汉王。
汉三年(前204),项羽把汉王紧急地围困在荥阳,汉王惊恐忧愁 ,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 。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 、抛弃道义 ,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 ,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 ,甘愿做陛下的臣民 。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 ,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出发了 。 ”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 ,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 。”汉王说:“为什么呢? ”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估计到能制桀于死命。当前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 。 ”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估计到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 。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 ,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 ,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们前向他致敬吗? ”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 。周武王曾发放巨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目前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 ”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 。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 ,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存放 ,盖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 ,不再打仗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 。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 ”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 。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运输和积聚作战用的粮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离开他们的亲人 ,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处奔走 ,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 。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 、燕、赵、齐 、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 ,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 ,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 ”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 ,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
汉四年(前203),韩信攻下齐国而想自立为齐王 ,汉王大怒。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授予韩信“齐王信”的印信,此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这年秋天 ,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面,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诸侯原已约好前来,但没有到 。张良向汉王进计 ,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诸侯才都来到。此事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 。张良不曾有战功 ,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 ,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 ,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 ,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 。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 ”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 ,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 ,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 ,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 ,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 ,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 。 ”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 ,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 ,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刘敬劝告高帝说:“要以关中为都城 。”皇上对此心有疑虑。左右的大臣都是关东地区的人,多数劝皇上定都洛阳 ,他们说:“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 、渑池,背靠黄河 ,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要和城郭的坚固也足可以依靠。”留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 ,不过几百里方圆,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 。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 ,西面有陇山 、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 ,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 ,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 ,足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 ”于是高帝当即决定起驾 ,往西关定都关中 。
留侯跟随高帝入关。他体弱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五谷,闭门不出有一年多。
皇上想废掉太子 ,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 。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高帝确定不移的想法。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 ,皇上信任他 。”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急之中 ,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 ,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 ”吕泽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 。”留侯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 ,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按照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 。但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 ,并预备安车,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 ,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见到他们 ,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 。”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 ,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来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为客。
汉十一年(前196) ,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讨伐叛军 。这四个人互相商议说:“我们之所以来,是为了要保全太子 ,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险了。 ”于是劝告建成侯说:“太子率兵出战,如立了功 ,那么权位也不会高过太子;如无功而返,那么从这以后就是遭受祸患了。再说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将领,都是曾经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将 ,如今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有什么两样,他们决不肯为太子卖力 ,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 。我们听说‘爱其母必抱其子’,现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 ,皇上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显然,赵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宝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赶紧请吕后打机会向皇上哭诉:‘黥布是天下的猛将,很会用兵 ,现今的各位将领都是陛下过去的同辈,您却让太子统率这些人,这和让羊指挥狼没有两样 ,没有人肯为太子效力,而且如让黥布听说这个情况,就会大张旗鼓地向西进犯。皇上虽然患病 ,还可以勉强地乘坐辎车,躺着统辖军队,众将不敢不尽力 。皇上虽然受些辛苦 ,为了妻儿还是要自己奋发图强一下。’”于是吕泽立即在当夜晋见吕后,吕后找机会向皇上哭诉,说了四个人授意的那番话。皇上说:“我就想到这小子本来不能派遣他 ,老子自己去吧 。”于是皇上亲自带兵东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强支撑起来 ,送到曲邮,谒见皇上说:“我本应跟从前往,但病势沉重。楚国人马迅猛敏捷 ,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国人斗个高低。 ”留侯又趁机规劝皇上说:“让太子做将军,监守关中的军队吧 。”皇上说:“子房虽然患病,也要勉强在卧床养病时辅佐太子。”这时叔孙通做太傅 ,留侯任少傅之职。
汉十二年(前195),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 ,愈想更换太子 。留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 ,死命争保太子。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 。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着太子 ,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皇上感到奇怪 ,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角里先生 、绮里季、夏黄公 。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 ,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 ,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 ,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 。”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理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 ,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 ,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 ”戚夫了哭泣起来 ,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 ,翱翔四海 。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皇上唱了几遍 ,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留侯跟随皇上进攻代国 ,在马邑城下出妙计,以及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他跟皇上平常随便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 ,但由于不是关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记载 。留侯宣称道:“我家世代为韩相,到韩国灭亡 ,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 ,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 ,这对一个平民是至高无上的,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我愿丢却人世间的事情,打算随赤松子去遨游。 ”张良于是学辟谷学术,行道引轻身之道 。正值高帝驾崩 ,吕后感激留侯,便竭力让他进食,说:“人生一世 ,时光有如白驹过隙一样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这种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命进食。
过后八年 ,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
张子房当初在下邳桥上遇见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丈,在别后十三年他随高帝经过济北 ,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 ,一起安葬了黄石。以后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蔡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蔡祀黄石。
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前175)因犯了不敬之罪,封国被废除 。
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 ,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丈赠书的事,也够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 ,难道可以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 。”我原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 ,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 ”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
1、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 ,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 。
3、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 ,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 ,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 、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 ,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 、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 ,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设立太学 。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 ,还破闽越 、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 、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 ,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 ,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 ,享年70岁,葬于茂陵。
4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 、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 ,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
5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 ,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 ,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
参考资料:
关于“留侯世家的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乔德林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odelin.com/zshi/202508-989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乔德林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留侯世家的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乔德林]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留侯世家的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留侯世家的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留侯世家的翻译:留侯张...